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跨国叉车巨头“掠食”中国本土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08:04  第一财经日报

  有资料显示,中国国内的叉车市场正在急剧扩大,年需求量将从2002年的大约2.5万辆扩大到2005年的3万多辆。在这个利润仍然不可低估的叉车市场上,全球各大叉车巨头的触角也正开始悄然深入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底,亚洲最大叉车制造商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几乎在全球同时宣布:出于对中国市场的重新考虑,公司将正式启用新标志,并且公司名称将变更为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下称“林德中国”)。

  在广州举办的分会场上,已升任林德中国总经理及执行总裁的 Heinrich W inzl (海因里希·温策尔)向媒体发布了该消息。“中国市场是林德未来全球发展的关键区域之一。”在温策尔这个典型的德国人背后,一场来自全球各地的叉车跨国巨头为争食中国市场引发的暗战大片正悄然上演。

  大战已经开始

  中国这个现今全球第四大叉车市场,目前已经被嗅觉灵敏的跨国叉车巨头们所觊觎。

  林德、永恒力、OM、皇冠、丰田、现代、大宇等跨国叉车巨头已经纷纷落户国内,采取合资或者独资等形式进入到中国。此外,一些一直静候时机的叉车制造商也开始跃跃欲试,芬兰著名的Rocla(罗卡)以及韩国SOOSUNG(帅成)等也正式宣布进军中国。

  “关于一些进驻中国的国外叉车品牌,我都有些数不上号了。”一国内本土有名的叉车公司老总对《第一财经日报》感叹道。对于中国市场,这些品牌实力雄厚的叉车巨头几近一拥而上。

  据介绍,从2000年开始到2004年,国内整个叉车市场均保持了25%~30%之高的增长。与此同时,国外以叉车为主的机动工业专用车的市场却已经接近饱和,整个市场发展也已经非常成熟,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外叉车市场近年来增幅一直在10%左右徘徊。

  除本身市场空间的潜力有待挖掘外,政策上宽松的环境对这些谨慎的跨国巨头来说,也是一大利好消息。按照我国加入WTO的要求,国产化率、外汇平衡和技术转让等所有非关税措施和外贸进入限制将同时逐步取消。从2001年开始,机动叉车进口关税也由当初的16%下降到2004年的9%。

  有资料显示,中国国内的叉车市场正在急剧扩大,年需求量将从2002年的大约2.5万辆扩大到2005年的3万多辆。

  金字塔式割据

  在各大叉车巨头纷纷逐鹿中国的同时,也初步形成了叉车市场以林德叉车等为代表跨国巨头占主导的中高端、高端市场;以安徽合力叉车、杭州叉车为代表的中端、中低端市场;以浙江如意、虎力等民营企业为首的低端市场三大细分市场,金字塔式的割据状态基本稳定。

  在三大细分叉车市场,如今各大跨国叉车巨头们也开始逐层渗入。国内一本土叉车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在中高端市场上,目前以林德叉车为首的跨国巨头占据着绝大多数的市场,由于技术含量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国内本土的叉车企业根本无法涉足。但在一些低端市场上,国内一些本土企业打下市场,靠的仅仅是价格因素。

  就在国内本土叉车企业游离于技术含量并不高的低端市场的同时,跨国巨头同样也发现了蕴藏其中的丰厚的利润。此时,以丰田叉车以及韩国帅成为代表的韩系、日系叉车纷纷开始跨入这个区域,原本利润最薄的国内本土叉车企业面临生存的压力。

  在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叉车市场背后,同时也隐藏了市场的另一大隐忧。2005年以来,国内整个叉车市场急转直下,1~6月份整个叉车市场同比几乎为零增长,直到七八月份,整个叉车市场才开始出现小幅度的反弹,业内预计,今年全年整体同比增幅应该在4%左右。

  在国内市场陷入今年不期而至的颓疲危机后,众多跨国巨头进入中国的决心依然不改。林德中国总经理兼执行总裁温策尔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时表示:“林德集团的战略是将林德中国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物料搬运生产和销售基地。”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由于钢材等叉车生产原材料上涨、另外加上跨国叉车品牌的纷纷涌入国内,国内本土叉车企业进行的价格战不断的负面竞争,目前中国整体叉车市场利润水平下降。依靠成本优势,为此,中国本土叉车企业不得不踏上出口的征程。

  出口:最后的突围

  “全球的手动叉车市场,如今有将近一半是从中国出口的。”业内一资深的跨国叉车公司老总向本报记者介绍。除了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外,本土叉车生产商也将视线开始投向海外市场。

  我国现在共有50多家叉车生产企业,目前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很小。国内主流的大型叉车制造商主要有安徽叉车集团、杭州叉车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这少数几家市场规模占据着国内本土叉车企业市场的90%多,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汽车分析师李一飞指出,国内本土的叉车企业正面临与跨国叉车巨头们的全方位竞争。不仅仅是产品,还包括资金、研发力度、管理理念和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的竞争,除了必要的内部重新洗牌外,出口海外,对本土叉车公司来说,已经是必经之途。

  手动叉车出口市场,目前是国内本土的一些民营叉车生产商为主导。据业内一资深的跨国叉车公司老总介绍,出口形势非常乐观的本土叉车企业主要是以浙江如意、虎力等民企为主,这种手动叉车技术含量最低,国内总共一年出口量能达到40万~50万台。主要是因为“实在是卖得太便宜了!一台叉车1000元不到!”

  安徽合力叉车股份(600761.SH)总经理杨安国坦言面临了很大的竞争压力,但他表示,出口战略今后将是公司发展的重点之一。

  一位跨国叉车巨头老总则隐晦地指出,技术水平低,产品技术附加值难以得到提升,使本土企业出口的叉车利润非常之薄,不利于他们今后的长远发展。(本报记者 徐晨华 发自广州)

(编辑:仝楠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