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产微型车市场竞争激烈 长安、通用两强争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07:39  第一财经日报

  “微型车这100万辆来之不易;有两个企业产销同时达到30万辆的经济规模,更是难能可贵!”在谈到国产微型车行业的发展时,一位主管部门的人士说。

  微型车(不含微型轿车)俗称微面、微卡,是指发动机排量在1.0升以下的商用汽车。

  2005年,国产微型车销量超过100万辆,占全部国产汽车销量的六分之一以上;微型车前5家企业的销量之和占总销量的95%以上,而前三名占总销量近九成;在微型车行业领先的两家企业——长安和上汽通用五菱,市场份额之和近70%,而且2家企业单一生产基地分别达到30万辆。

  至此,国产微型车行业形成“两强”争霸的全新格局。

  无情的“PK台”

  微型车因为其车小,且传统上技术含量不高,在汽车行业不被重视;在社会上,也因为安全、环保或其他原因屡遭限制。

  恰恰是这样一个“车微言轻”的小行业,在不被关注的情况下,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尽管受到多种不公正的待遇,甚至有80多个城市对其限制,但微型车行业还是顽强地成长壮大。

  从2002 年的70 多万辆,到2005年的100万辆,微型车行业发展稳健,每年跃上一个10万辆的台阶,没有像轿车或重型卡车行业一样的大起大落。

  微型车行业前5家企业的产销量占整个行业的95%以上,产销集中度非常高;而前两家企业——长安和上汽通用五菱分别达到30万辆的经济规模,市场份额近70%,在轿车等行业也是没有过的。

  同时,微型车行业也是一个大型的“PK台”。短短四五年时间,从长安、哈飞、昌河、五菱和天津大发(后被一汽佳宝取代)的“五子登科”;到长安、五菱、哈飞、昌河的“四小天鹅”;再到长安、五菱、哈飞这“三驾马车”,现在已经是长安和上汽通用五菱之间的“双雄会”。

  2005年,长安销售微型车37.82万辆,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微型车31.03万辆,市场份额均在30%以上,双双成为微型车行业的领头羊。

  强强对话

  新年伊始,上汽通用五菱与其一贯低调的作风不同,宣布了2006年度销售目标——超40万辆,而其一年前的年度销售目标只有25万辆。

  长安集团的掌门人尹家绪在春节前称,截止到1月25日,长安集团微型车增长迅猛,产销达到35000辆,创下历史新高。

  “显然,长安与上汽通用五菱之间的‘强强对话’已经不可避免。”另外一家微型车企业的人士分析说。

  现在,上汽通用五菱开始高调的“底气”在于:一方面,其西部工厂正式联动投产,突破了产能局限,提升了企业规模优势;另一方面,2005年6月组建的青岛分公司在加紧工程改造后,也开始投入生产运营,通过有序的物流运作体系,实现“东西联动”,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降低了企业的产品库存和销售成本。

  而长安汽车的自信在于,尽管化很大的精力在轿车上,但一直保持微型车行业老大的风范,依然掌控微车行业的局面。在生产布局上,长安集团有重庆、南京和河北三大微型车生产基地;在销售渠道上,长安汽车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点已超过1000家,维修服务网点也达到了800多家,而且正以每年15%的数字在增长。

  据业界内外普遍认同的预测,2006年,微型车行业的增长率可能达到15%,而总销量将达到115万辆。巨大的市场空间,使长安和上汽通用五菱都具有充分的展示余地。

  来日方长

  走到“双雄会”这样一个地步,长安与上汽通用五菱的来路和“招法”各不相同。

  长安汽车从“保军转民”开始十几年的经验之一,就是“从生产汽车那天开始,始终坚持‘拾遗补缺’,不与一汽、东风、上汽争市场,争投资”。结果,确保长安集团在微型车和微型轿车上干出了“名堂”,分别做到微型车行业第一和微型轿车第二(天津夏利居微型轿车第一),使整个长安集团一度跻身国内汽车行业“三强”。

  最早从一个地方小厂起家的上汽通用五菱,也曾有过连续三年称霸微型车行业的历史。三年前,在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先后进入后,依然坚持低调做事,使企业稳步发展。从2002年的微型车行业第四,逐渐上升到第二,颇有“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味道。

  由于长安集团总裁尹家绪已经对外宣称“今年长安本部将正式进入轿车年”。外界揣测,这势必会分散其在微型车方面的精力,也许会给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一定的机会。

  但是,上汽通用五菱能不能实现超越的愿望呢?事情也许没有那么简单。正如北京的一位分析人士所说,2005年,虽然市场份额有6%的提高,但上汽通用五菱抢占的都是其他几家微型车企业的市场,因为长安的市场份额没有降低。所以,双方竞争的路还很漫长。

  另外,由于市场增量的空间巨大,还会吸引更多的新厂商加入微型车领域,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本报记者 张宇星 发自北京)

(编辑:仝楠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