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油价时代的中国能源猜想:战略储备与期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 08:49  第一财经日报

  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在全球石油市场中却没有定价的权利。在油价高涨的情况下,中国不仅需要支付涨价的部分,还需要支付比美洲、欧洲国家多出来的“溢价”

  由于最近几年油价的上涨是在产能不足、需求过快的情况下产生的,因而这种上涨的动力将会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石油进口国将持续受到高油价带来的压力。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消费量大幅增加,石油的进口量也迅速增大。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国进口石油1.2亿吨,2005年进口石油1.3亿吨。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上升至40%。

    石油期货猜想

  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在全球石油市场中却没有定价的权利。在油价高涨的情况下,中国不仅需要支付涨价的部分,还需要支付比美洲、欧洲国家多出来的“溢价”。

  在国际能源市场中,价格的确定往往与期货市场分不开。欧洲国家向中东购买石油,是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作为基准,而美国向中东购买石油则是以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交易的西得克萨斯(WTI)原油价格作为基准。亚洲没有成熟的原油期货市场,因此在向中东进口石油的时候,油价是与新加坡普氏(PLATTS)报价系统的迪拜、阿曼油价联动的。PLATTS报价由于作价机制等原因,无法真实反映亚洲的实际供需情况,从而导致东亚等石油进口国进口的原油价格普遍较高。这个多出来的价格被称为“亚洲溢价”,每桶原油溢价约1~2美元。

  由于中国的原油、成品油价格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推出原油期货、成品油期货还需要一段时间,并等待相应的配套政策出台。但是,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正在为上述期货品种的推出积累经验,打好基础。从燃料油期货上市到如今,已经交易了15个月,这段时间,该期货品种发挥了应有的价格发现功能。

  在近15个月的时间内,燃料油期货逐渐显示出它与相关市场的高度相关性。统计表明,中国燃料油期货与NYMEX原油期货走势相关度高达84%,与新加坡和国内黄埔燃料油现货市场价格的相关度更高,分别为97%和97.4%。有了燃料油期货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就多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价格,从而摆脱了价格由新加坡市场说了算的窘境。

  2006年,中国是否能推出更多的能源期货品种,现在还没有答案。但是,有一点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那就是成品油流通体制价格改革。就在2005年12月9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出台了2006年继续限制成品油出口的措施,这是继9月份政策的延续,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国内供应,防止出现“油荒”,这可以被看做国内成品油价格管制的辅助措施。由此看来,2006年的成品油价格改革是否真的启动还无肯定的答案,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必然的,那就是改革到内外统一的水平。如果改革顺利推行,将为中国推出成品油期货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中国能源期货市场的逐步发展,利用中国的期货市场,反映中国的供需状况,在国际能源市场中,中国将获得定价的权利。

    求解战略储备

  对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能源安全问题也就不断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油价处于高位的情况下,价格波动幅度很大,波动频率很高,对于能源安全的要求也自然提高。

  能源期货市场是化解市场风险、提高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原油、成品油等期货市场,因此,中国的能源安全对其他途径的要求就更高。

  最容易被想到的一个途径就是建立战略储备。

  对石油进口国而言,战略储备是对付石油供应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但其真正的作用不在于弥补损失掉的进口量,而在于抑制油价的上涨。战略石油储备还能够起到以下作用:一、有了储备便可以给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能源消费方式争取时间。二、储备可以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使人为的供应冲击不至于发生或频繁发生。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交替实行“减产保价”和“增产抑价”的政策时,战略储备能够使进口国的经济和政治稳定不至于受到以政治或经济动机为出发点的人为石油供应冲击的影响。全球帷幕下的合作

  建立战略储备更多的是解决短期的能源安全问题。从长期的能源安全角度出发,还需要其他更多的途径。这些途径无外乎体现在增加供给、减少需求两个方面。

  从增加供给来看,一是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开发国内资源;二是发展国际化业务,开发国际资源,通过合作、跨国并购、风险勘探、上下游一体化跨越等方式扩大能源的供给量。目前,中国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已经在中亚、非洲等地组建了相当规模的油气生产区,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能源安全。

  而从资料显示,中亚、非洲在能源产出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据美国《油气投资者》今年1月刊报道,未来5年非洲石油产量将大幅增加。报告指出,尼日利亚将有7个项目陆续投产,预计每日可新增石油产量120万桶。短期内,非洲的非OPEC成员国包括安哥拉、苏丹、毛里塔尼亚和其他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将由2005年的每日369万桶增加至2006年的411万桶。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与这些地区和国家合作,前景相当广阔。

  在需求方面,利用替代能源调整目前的消费结构,减少对油气的依赖,也是非常重要的。如煤炭的气化、液化利用,继续开发核电、生物能源等。

  2006年的帷幕已经拉开,新年伊始,国际原油价格就大幅上涨,近日已接近70美元的历史新高。国家发改委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石油需求持续增长;OPEC对实际产量略微进行限制;主要产油国局势动荡不安;美元汇率再度走弱;美国汽油库存减少引发国际基金的炒作热情等原因使得下一阶段国际油价将继续呈现高位盘整态势,将在每桶60美元上下波动。

  2006年,高油价将继续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提出挑战,而中国也有能力应付这样的考验。(本报记者李俊发自上海)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