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市排放达标汽车将贴环保标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 12:39  新闻晚报

  近日,本市环保、公安、市政等部门联合宣布,从1月20日开始至2月14日,有关部门将向尾气排放达标的车辆发放具有多种防伪功能的“环保标志”。2月15日起,每天7时至20时,只有贴有“环保标志”的车辆才能在申城高架畅行无阻,而自今年10月1日起,禁行区域还将扩大到内环(含)以内的所有地面道路。小小的“环保标志”不但是您出行畅通无阻的通行证,更是您为上海的环境保护做出一份贡献的象征。

  限行对车辆一视同仁

  此次高污染车辆限制通行措施,将对本地车和外地车采取一视同仁的做法。只有获得“机动车辆环保标志”,才准予进入限制通行区域。交通管理部门表示,届时将在一些路口事先设置禁令禁行标志,那些没有“机动车辆环保标志”的车辆,如果在限行时间段进入限行区域,将按照交通法规,给予200元罚款以及扣2分的处罚。

  那么,车辆“环保标志”到哪里才可以领到呢?具体来说,领有本市牌证车辆的车主,可到车辆登记注册所在地的区交警支队指定地点,凭车辆行驶证、车主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免费申领“机动车辆环保标志”。对领有外省市牌证的车辆,则按在沪逗留时间分类管理。对来沪超过7天以及长期在沪的外省市牌照车辆,车辆使用人应凭车辆行驶证、车主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市政部门设立的服务窗口免费申领“机动车辆环保标志”。而对于那些在沪逗留7天以内的临时过境车辆,将直接由市政部门在本市的入境道口发放有效期不超过7日的过境凭证。

  受了影响仍然积极响应

  根据高污染车辆限行措施实施方案,此次发放“环保标志”的车辆,其尾气排放须达到国家第一阶段排放标准(等效于欧Ⅰ标准)。据市环保局副局长孙建透露,目前本市约有35万辆汽车达不到该标准,而这35万辆左右的高污染车辆中,有部分车辆属于货运车辆和沪C牌照车辆,原来已经受到现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限制。但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市实际受到这一新措施影响的车辆在20万辆左右,其中包括3000辆在内环线运营的公交车。

  我国从1999年起生产制造的汽车都已经达到了欧Ⅰ标准,可见,此次实施的限制通行,只是影响到了早期生产的使用化油器式汽油发动机的车辆,对于大多数的私家车来说,达标是没有问题的。徐先生的桑塔纳已经开了10年,从报纸上得知了这次的限行措施后,他显得十分理智,他表示:“我的车肯定是属于限行一类的车辆,其实这也没什么大问题,并不是说车就马上不能开了。虽然不能上高架会带来不方便,但为了城市的整体环境,个人牺牲一点还是值得的,只要遵守限行规定,车子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到9月底,我正好也准备换车了。从现在开始可以考虑自己喜欢的车型,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来过渡。”

  为城市污染开“良方”

  对于上海这样一个拥有96万辆汽车的大城市来说,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已经占了城市空气污染的很大比例。近年来,本市已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使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尽管如此,由于本市机动车总量的快速增长和高污染车辆的大量存在,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仍成为了本市大气环境中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源。为了进一步改善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中心城区高污染车辆的淘汰更新,保障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对高污染车辆实施限制通行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市政府对日益加剧的中心城区机动车污染问题开出的一剂“良方”。

  那么车辆怎样才能提高排放标准呢?笔者采访了同济大学汽车发动机方面的专家,据介绍,欧Ⅰ和欧Ⅱ排放标准在技术原理上是一样的,要求车辆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加三元净化装置。只有采用这样的控制,车辆才能达到欧Ⅰ以上的标准。欧Ⅱ标准要求控制系统的精度更高,净化器的性能更好。到目前为止,闭环控制加三元净化器是世界各国实行尾气排放控制的有效方法。据市环保局副局长孙建透露,明年本市将进一步实施欧Ⅲ标准,2009年为迎接世博会,还将启用更为严格的欧Ⅳ标准。欧Ⅲ标准在原有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又削减了一半的污染排放量。由此可见,本市对于控制空气污染、保护城市环境、保障市民健康的决心。相信在这项举措的保障下,上海的天空将会更蓝、更美。

  链接“排放标准”背景资料

  我国自1999年1月1日起就已经首先在北京实施了国Ⅰ标准。其具体标准为:一氧化碳不得超过3.16克/公里;碳氢化合物不得超过1.13克/公里;其中柴油车的颗粒物标准不得超过0.18克/公里;耐久性要求为5万公里。

  而从2004年起,我国又对新款上市的汽车实施了国Ⅱ标准(等效于欧Ⅱ标准)。其具体标准为:汽油车一氧化碳不超过2.2克/公里,碳氢化合物不超过0.5克/公里;柴油车一氧化碳不超过1.0克/公里,碳氢化合物不超过0.7克/公里,颗粒物不超过0.08克/公里。欧Ⅱ标准比欧Ⅰ标准在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上减少55%,在一氧化氮的排放上减少30%。(邹勇)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