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领驭反击:上海大众再造营销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 15:24  21世纪经济报道

  截止到2006年1月,领驭销量将超过万台。这款车2005年11月24日上市,12月销量超过7000台。热销的局面,导致元旦休假期时领驭生产线仍需加班3天。

  领驭的热销让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是上海大众中外双方联合开发的首款适销对路的车。上海大众高层将之归功于定价策略和市场营销策略,后者则建立在近2年来的内外部机制变革基础上。

  未来,产品和营销方式将越来越同质化,竞争力将更多体现在服务上。陈志鑫与上海大众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他告诉记者:“2006年将是上海大众的多品牌战略年和服务差异化年。”

  大众销售神话再现

  2005年8月的“飓风行动”,是上海大众营销史上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其引发的导火线之一是一组调查数据。

  2004年底,私人汽车市场占有率近70%,2005年上半年达到74%,2005年全年达到80%。此刻,仍沉溺于公务车市场的上海大众幡然醒悟,如果再不注重研究消费者个性和特征,从公务车市场转向私人用车市场,上海大众的市场占有率将再下一个台阶。

  首次主动降价且打出降价组合拳的上海大众,打了竞争对手一个措手不及。而此次“飓风行动”给上海大众带来的直接效应是——2005年9月,上海大众销量增长17%,其后单月销量保持有3万辆左右。

  2005年上海大众全年直销28.7万辆,其中12月份销售3万辆,位居国内销量第二位。“按单一品牌直销量算,2005年上海大众的销量仍为全国第一。”上海大众内部人士透露。

  这一切源于此前的内部改革、经销商网络调整和产品重新定位,即陈志鑫所说的“2005年上海大众成功地进行了面向市场的营销体系变革,重新梳理了系列产品的定位”。

  重塑营销体系

  2005年3月,上海大众开始了营销体系的扁平化改革,将原来的24个分销中心变为12个,直接划归销售部管辖;每个分销中心统管市场、销售、售后和网络服务。

  “按规定,每15家经销商配备1个分销中心的顾问,”上海大众相关人士透露,“现在顾问还不能满足需要。2006年,将补充配备,以将各地的销售情况尽快反映到总部。”

  具体运作系统和一线触角变化之后,上海大众的信息吸引系统——市场部,也在发生变化。

  2005年10月,上海大众率先推出国内首个大服务品牌“Techcare”,将销售服务、售后服务、二手车业务、汽车金融、辅件业务和俱乐部6大支柱整合在同一平台下。同时,将产品调研科、客户服务科、品牌策略科、市场调研科整合到市场部,加上与经销商互动科,新市场部下面有5个科。这一变化带来的直接作用就是,让市场信息更快地从肠子(各部门)反应到大脑(决策机构),从而大大减少了决策的时间。

  对外,上海大众营销体系的变化体现在经销商渠道管理上。2005年3月,上海大众率先宣布,以后不会向经销商压库,由以前从经销商的销售转为对最终用户的销售。

  “在这一原则上,我们对经销网络进行了梳理、整合、提升和发展保留知道产品最终卖给谁、具有服务和销售潜力的经销商。” 上海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叶永明告诉记者。

  据了解,上海大众制订了详细的经销商考核体系,其依据是顾客满意度调查、销售完成情况、硬件规划等。如经销商连续获得2次黄牌,即被淘汰。2004年大连经销商会议上,上海大众第一次淘汰了近10家不能达标的经销商;2005年淘汰了20家经销商。

  关注直销而不是账面数据之举,虽然让上海大众2005年3月销量“滑”至全国第五名,但此后经销体系价格混乱或杀价的行为却极少出现,且积压现象大为减轻:至2005年12月30日,上海大众已经消化了96%的企业库存;包括全国经销商在内的库存总量则较2004年下降60%,周转量也严格控制在一个月当量左右。

  “外界看到的变化是在2005年,其实2004年我们内部就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如‘从零开始’的项目,包括业务流程再造工作,核心业务流程的重组。”上海大众内部人士透露。“上海大众已将一些非核心资产剥离出去,如运输。”

  “原先大众改变一些东西非常困难,现在不一样了,很快,整体都是在为适应市场需求进行重组、改革和调整。” 上海大众的市场部总监于琼根说。

  本报记者 吴 琼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