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用车市场战略迟来 上汽集团又逢重组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7日 11:45  中国经营报

  历经两年多时间的三方重组之恋终于在2005年入年关“峰回路转”。

  依维柯、重庆重汽、上汽三方最终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而诞生的新合资公司在重庆北部新区占地面积1000亩的土地上将生产高端重卡。然而,2005年重卡市场遭遇八年来首度销量负增长,却为上汽迟来的雄心勃勃商用车战略增添了一份不安。

  上汽谋略

  在三大汽车集团中,上汽是唯一以乘用车为主体的汽车集团,商用车的薄弱无疑对上汽的未来发展产生制约。

  据了解,由于商用车缺失,在近年乘用车市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上汽集团的销量已被一汽集团赶超。为此,上汽一直在寻求商用车市场的发展机会。在“十一五”规划中,上汽表示将通过兼并重组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乘用车、商用车两条腿走路,并计划2007年形成汽车生产能力100万辆,其中商用车达到20万辆。

  目前,上汽集团商用车基地只有上海汇众、上汽通用五菱。2005年上半年,其乘用车销量与商用车销量为64,且商用车中主要是微利的上汽通用五菱微车,因此,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和实现东西联动是上汽的目标所在。“商用车是上汽‘十一五’的重头戏,整合国内外资源,东西联动,是上汽的谋略。”上汽相关人士如是表示。

  好事多磨

  早在2003年12月,重庆红岩就与意大利依维柯达成了意向性协议,共同开发生产高中档重型车。然而德隆风波引发的不确定性因素,却让依维柯望而却步。在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的穿针引线下,急于补上商用车短板的上汽集团参与进来。

  2004年12月15日上汽和菲亚特集团旗下依维柯公司携手,与重庆重汽签订了重组重庆重汽的首份框架协议。2004年12月26日,重汽董事长黄勇在一次内部小范围的会议上通报了上述三方合作的新进程。2005年6月1日,黄勇在昆明对笔者透露:“三方合资方案正在进行中。”按照原定计划,2005年国庆节重庆重汽将与上汽、依维柯三方成立合资公司并正式挂牌。

  然而,三方的合资进程远没有一些人期待的那样顺利,由于同国家汽车产业政策有关规定发生冲突,重组一事被迫推迟。为此,2005年夏天,依维柯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其中国合作伙伴常州客车集团,称常客集团涉嫌挪用合资公司资金,并要求解除合资协议。依维科最终被允许撤资,获得与上汽合作的“牌照”。

  终于在2005年9月举行的重庆市经委工作会议上传出信息,三方重组有望在2005年年底实现,但无论对于上汽、重庆重汽、还是依维柯都等待得太久了。

  前景堪忧

  2005年7月12日,上汽股份与意大利菲亚特集团下属的依维柯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双方将成立5050的上汽依维柯商用车投资有限公司(上汽依维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用车上的全方位合作。而2005年12月16日签署的协议,是在此基础上,由重庆重汽向上汽依维柯转让重庆红岩67%的股权。同时,三方将在重庆成立一家发动机公司,生产依维柯技术的重型车用柴油机和其他工程配套机械。

  与此同时,作为上汽乘用车、商用车并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12月14日,上汽目前唯一的重卡生产基地——上海汇众在山东泰山宣布将携全新品“陆舰队”及全新产品鲨系列重拳出击重卡市场。上汽股份副总裁肖国普表示:“上汽将重卡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弥补上汽过去在商用车方面的不足。”

  然而,在上汽雄心勃勃的背后我们却看到,2005年重卡市场一反强劲增长态势,出现了8年来的首次销量负增长。

  随着上汽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的加入,竞争将更趋激烈。众多矛盾似乎预示着未来重卡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强,重卡在政策作用与行业内部调整下,正酝酿着更激烈的竞争,国内原有重卡企业30家左右,现在是9家。专家预计,将来的市场容量可能只容许5家左右的企业生存,重卡企业的重组兼并及淘汰将不可避免。对此,上汽也不能幸免。(作者:关震民)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上汽汽车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