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型货车频发事故制动失灵埋藏祸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 11:41  中国汽车报

图为车祸现场

  2005年12月4日,北京八达岭高速公路上,一辆装载电石的大货车与一辆载有29人的客车相撞,随后两车翻入道路左侧约20余米的深沟中燃烧起火。这起事故共造成24人死亡、9人受伤。这一惨剧震惊了首都,交管部门的调查结果表明,事故的原因是装运电石的大货车刹车失灵,追撞前车造成了这一重大交通事故。然而,在我国,类似的交通事故还有很多。

  制动失灵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人们不禁要问,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频频发生交通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一次讲话中公开指出,八达岭高速公路的设计存在问题。的确,八达岭高速公路长距离的下坡路段一直以来都是事故多发地段,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死亡谷”,道路设计缺陷是很重要的原因。

  “现在最终的结果还不方便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货车的制动系统出现了故障。”一位参与这场事故调查分析的科研人员对记者表示。他同时告诉记者,货车制动失灵是八达岭高速公路上经常发生的事情,公路旁设置的缓冲带就是为制动失灵的大货车准备的。根据这名研究人员的判断,八达岭高速公路事故路段的设计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然而,2005年12月4日灾难中,肇事车辆制动失灵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直接原因。

  几大因素造成制动失灵

  类似的事故不仅仅出现在北京八达岭高速公路上。2005年11月召开的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透露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前10个月,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379200起,死亡80339人。在货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中,除去排在第一位的违章驾驶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车辆机械故障了,而在各种车辆机械故障中,制动失灵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货车频发制动失灵事故,实际上是由道路、车辆等几个因素决定的。”一位专家对记者表示,“从公路设施看,尽管经过近年来的大规模建设,我国公路总体技术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四级及四级以下等级公路里程仍有120多万公里,在183万公里总通车里程中约占70%。另外,由于我国的地形条件多样,道路情况也比较复杂。西部、西南部等地区山多、山势也都比较险峻,这些地区的公路往往是盘山而建,急弯、陡坡、连续下坡与长距离下坡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从统计资料来看,这些路段也往往是事故多发地段。此外,重型卡车运输经常伴随着超载情况的出现,这也为制动失灵事故埋下了隐患。”

  热衰退性能决定长距离坡路刹车能力

  为什么车辆在长距离的下坡路段会出现频繁的制动失灵现象呢?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教授。

  “从制动的原理来说,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是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一般来说,制动器有三个主要的性能指标,第一是制动的效能,也就是短距离内刹车的能力;第二是制动的稳定性,也就是车辆在制动过程中方向控制的能力。车辆在制动过程中会不会侧滑或者跑偏就取决于制动的稳定性;第三则是热衰退性,也可以叫做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可以说,长距离坡路中出现的刹车失灵,主要原因就是制动器的热衰退性不能满足要求。”宋教授告诉记者,“对于重载车辆,由于动能很大,在长距离下坡路段行驶时制动器的温度也比较高,通常会达到500~600℃甚至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制动器的摩擦系数就相对降低,有时驾驶员为了多拉货而超载,这就更加大了车辆出现制动失灵情况的几率。”

  重型货车亟需提升制动技术

  现在,我国的重型货车普遍采用鼓式刹车装置,这种刹车装置的散热性能较差,容易出现由于过热而导致的刹车失灵情况。”汽车技术专家杜芳慈对记者表示。

  宋健教授认为,目前在货车上频繁出现的制动失灵情况是可以从技术上予以缓解的:“一些有经验的老司机,在跑山路的时候会在车顶装一个水箱,以便在下坡时为制动器降温。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制动器的热衰退性首先和制动器使用的摩擦材料有关,另外也和制动器所采用的形式有关,采用盘式制动器的车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而且,也可以通过在车辆上加装缓速器的方法解决制动失灵的问题。”

  既然这种情况能够解决,为什么车辆的生产厂家没有对制动器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呢?“其实,说到底还是由于成本。”某汽车生产厂商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鼓式刹车换成盘式刹车,车子的成本就会增加,不加缓速器也是由于成本的问题。成本高了,车子的销量就下来了。”

  一方面是厂家不愿为车辆加装更先进的制动装置,另一方面则是经常跑山路的司机在用浇水等土方法解决制动系统出现的问题。可见,对于这些司机来说,给他们一个性能良好的制动系统有多么重要。那么,厂家是不是可以专门针对这些用户群生产更适合在山路条件下使用的车辆,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呢?(记者 蒋东镭)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