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6物价走势:徘徊在通缩边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3日 10:37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宇新

  物价既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同时又是经济问题的聚焦点。站在现在的时点眺望2006年我国物价走势,尽管仍看到“云雾”飘浮,但轮廓却是清晰的:无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还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都将难以大幅走高,可能保持在低位运行,而服务价格的上涨将成为维持物价总水平的动力。

  2005回顾:

  两大上涨动力明显减弱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消息,2005年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7.5%,涨幅普遍回落。2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猛增为3.9%。3月份稍有回落,同比增长为2.7%。4月、5月延续了回落的趋势,同比上涨1.8%。6月份接着回落为1.6%。7月稍有上升为1.8%,紧接着物价又回落到1.3%。9月依然保持继续下降的趋势为0.9%,10月以及11月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分别为1.2%、1.3%。

  “与过去相比,2005年通货膨胀的趋势有所缓解,”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游价格PPI和下游价格CPI,涨幅都在回落,通胀的压力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他表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家采取了一些惠农政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使得整个粮食缺口有所缓解,涨幅从高于30%回落到个位数的一个波动;二是来自于上游价格整体回落。过去的高投资对于投资品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的,造成投资品的短缺和价格上涨,但从2005年的情况来看,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开始显现,投资过快扩张的势头得到了抑制,投资品需求有所降低。同时,前期投资形成的产能释放也加大了投资品的供给。从总体上看来,进入10月份后,无论是出厂价格指数还是流通价格指数,涨幅都有明显的回落。

  “2005年的物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月份物价指数上涨3.9%,通货膨胀压力很大,3月份发生了突然的转变,由通货膨胀的压力变为通货紧缩的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袁钢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5年价格增幅的下降程度越来越大,而且已经下降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2006年展望:

  面临通货紧缩阴影

  “由目前趋势来看,2006年的价格肯定会有所下降,这种情况在上半年就会显现出来。”袁钢明表示,现在的消费品价格已经到了1.1%出头的样子了,很容易就会变成负数了。他表示,首先,粮食的价格和食品的价格已经变成了负数,粮食价格由原来上升性影响变成了现在的下降性影响,而且粮食价格的下降不会改变。因为以前引起粮食价格上涨的各种因素都已经变负;其次,比如服务商品、交通运输等价格上涨微乎其微,由于受到的社会压力不断增加也无法继续上涨;最后,石油价格的上涨也得到了控制,不会再超过2005年前期的上涨水平。即便是再上涨,对燃油价格的影响也极小,比如说仅仅影响1.7%,与食品影响36%来讲,微乎其微。所以石油价格上涨和服务品价格的上涨不会影响价格下降的趋势。

  “价格增长的幅度预计在2%以内,我们估计在1.7%左右。虽然现在还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但是我们现在非常担心这个趋势,通货紧缩的压力在不断加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说,8月份上涨1.3%以后,以后的几个月涨幅基本上就没有超过1.3%了,实际上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前期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较快,许多人担心这会传导到CPI上造成较强的通货膨胀压力。而实际运行表明,不仅这种上涨本身难以持续,而且也无法传导到CPI上。最近几个月,包括所有物价指数增幅都加速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降幅非常猛,后者从8月份的增长8.1%下降到11月份的增长5.4%,降幅达到2.7个百分点,这个没有办法传导到最终的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上,只能是中间消化;前者从8月份的增长7.3%下降到现在的增长4.5%,也降了2.7个百分点,这个情况基本上在前期没有发生过。

  另外,流通环节的价格总指数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其中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是一个先行指标,10月份是负0.2,11月是负1.9,这是通货紧缩将出现的一个先期信号,估计一个季度后最迟两个季度CPI可能就会由正转负。

  但李惠勇表达了不同的观点,“2006年的物价形势总体上来讲,会稳中有所回落,但是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不大。”2005年CPI涨幅在1.8%左右,2006年会回落到1.5%左右,甚至更低一点。他分析指出,物价是经济冷热的“晴雨表”,历史上出现过通货紧缩的仅在1999年、2001年,当时的经济增长都在8%以下了。根据非常保守的估计,2006年的经济增长还可以在8.5%以上,因此,还没有达到通货紧缩的经济环境。

  此前,12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0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2006年经济增长速度亦将有所回落,进入8.5%至9%的潜在增长率适度区间中线附近。

  服务价格上涨可能成为维持物价水平的新支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2005年12月4日在京召开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中明确,“十一五”期间中国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适时适度疏导价格矛盾,制定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价格政策,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有利的价格体制条件。2005岁末,一系列政策信号显示,要素价格改革行将步入深水区。

  “发改委要推行六大生产要素的改革,尤其是与CPI直接相关的服务类价格的改革,成为抑制物价大幅下滑的力量。”李惠勇表示,需要指出的是,服务价格的改革说是要涨价,但是这个涨价不仅仅考虑单方面的供给因素,除了考虑成本的压力,还应该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服务价格的上涨是有限的,总体上不会超过5%。

  相关资料显示,对于中国的CPI,它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八类。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各类消费所占的比重分别是37.1%、9.8%、6.3%、7.3%、11.1%、14.3%、10.7%、3.3%。

  “服务业的潜在需求非常巨大,如何释放服务业的需求是拉动今后经济增长的关键点。”王小广总结说,现在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上,应该防止通货紧缩现象的再现,主要是通过扩大需求,特别是要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来解决潜在的通货紧缩问题。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