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期待“奇瑞世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 13:49  《新营销》

  如果说中国家电业的天空已写满中国企业的传奇,那么,汽车市场为什么不能开创“奇瑞世纪”。

  -文/本刊记者 任之

  往小里看,奇瑞的存续发展也许只关乎奇瑞人、奇瑞“关系人”自身的得失荣辱。奇瑞兴,安徽芜湖可以少一些技校毕业、东游西荡的年轻人,而多一些走进奇瑞工厂车间、让长辈脸上有光的体面青年;芜湖市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里,GDP、税收等阿拉伯数字可以一个个颗粒饱满,报告者的声音因此而愈加抑扬顿挫;而安徽人的造车梦尽管做得有些晚,但毕竟梦圆,安徽被人记忆和尊敬的界面上,也将多出“奇瑞”这样一个大大的亮点。

  往大里看,奇瑞的存续发展却关乎一个民族的自信,自信这种只存在于人类骨子里的东西,尤其在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我们已睽违了好长一段时间。以致一直到今天,龙永图一句“不要为自主品牌而搞自主品牌”的话就可以覆盖主流的声音,竟然让70多岁的前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拍案而起。在我看来,龙永图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功臣,坚持发表“最大的保护就是开放”的观点没错,但是包括龙永图在内的合资企业的既得利益者和“龙口粉丝”们一定要牢记一点:固然最大的保护就是开放,但是最大的保护绝不意味着最大程度的开放。龙永图经常“语重心长”地告诫中国人要有再为外国人打20年工的“气度”,但是一个真正自信、自强、自立的民族,要永远立足于“求人不如求己”的出发点。

  靠山山倒,靠水水流。我们从不反对向强手学习,不反对整合资源过程中要做必要的妥协和牺牲,更不反对拿来主义,但是,我们最需反对的应是一厢情愿。过去20年,我们对合资造车投入了最大的热情,抱以最大的希望,既想“以市场换技术”,又想“以市场换税收”,但是结果怎么样?哪一家合资企业都可以像张明敏一样高歌一曲“我的中国心”,我们所见到的还不是一款陈旧车型引进中国卖上20年的尴尬?有谁真的付诸行动,从合资阵营里,弄些技术和资源,鼓捣一个自主品牌,斜剌里杀出?事实上,合资企业越强势,在中国土地上扎根越深,中国造车人的聪明智慧就越发死死地被禁锢在国门之内,把市场的裆部交给别人把玩,表面上你很爽,可一不留神就被人阉做了太监。

  回到奇瑞汽车,一家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汽车企业,究竟有什么值得我们期待?

  是因为近年来,政府热情高涨鼓励自主创新,奇瑞可以借东风吗?还是因为国家领导人号召“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奇瑞品牌”,奇瑞品牌从此可以高枕无忧?

  都不是。既是自主品牌,命运只能自主,而且只有形成有强大竞争力的品牌让渡价值,才能真正自主。从这一点来说,奇瑞注定还要继续孤独地、顽强地自我奋斗下去。如果说中国家电业的天空已写满中国企业的传奇,汽车市场为什么不能开创奇瑞世纪。

  也许,奇瑞现在不是够强大,也许,他身上还有许多瑕疵,但《新营销》在2006年第一期推出封面专题讴歌,是因为:

  一、它的使命感和奋斗精神。这也许为很多现实主义者所不耻,但是对奇瑞人来说,改变他们一穷二白命运的,恰恰是这么一种精神力量,我们不妨形容为当代愚公精神。身处芜湖,一个副市长级别的官员和几个从一汽“叛逃”出来的工程师,缺钱,缺人,缺技术,缺理解,缺信心,当时的奇瑞的确是一地鸡毛。唯一拥有的就是一种特别的渴望:要造出一款属于自己的车。这难道不是古时候愚公移山一幕的重现吗?为了一条平坦的、便于出门的路,老愚公认定只要坚忍不拔地干下去,太行、王屋二山终究会搬走。对于这一点,让我们来看看奇瑞掌门人尹同耀的表述:“南坡(合资路线)我也走过,北坡(自主品牌路线)我也走过。南坡我走过一段觉得没有意思,因为就是爬到山顶那儿看到的不是五星红旗,而是别人的国旗。我们愿意从北坡爬,爬上去插上五星红旗。”

  二、奇瑞人可贵的自主创新意志。这种能力,也许从他们建厂之初与外国人的首次过招经验中获得了信心。当时,他们从英国威尔士进口了一条福特的二手生产线,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就采用了交钥匙工程,然而不久他们就发现这拨外国人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能干,而且不那么厚道,于是他们请走了外国人,硬是不舍昼夜自己动手,把第一台发动机一次点火成功。现在,奇瑞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了进一步突破,汽车动力“中国芯”的出现,不仅使奇瑞拥有与合资企业分庭抗礼的技术优势,而且把美国流通领域的经销商也吸引过来结盟造车。这对向来认为“赚外国人的钱比赚中国人的钱更爽”的奇瑞来说,不啻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三、奇瑞人的自我检讨精神和较真态度。我的同事从芜湖采访回来,对奇瑞2005年实施“闭环式项目管理”赞不绝口:任何事、任何项目都有人跟进,有始有终,要么总结经验,要么自请处罚。这种近乎偏执、决绝式的管理方式对年轻的奇瑞来说,必是遏制提前衰老、保持亢奋创业激情的良方。对于坚持自主开发因而前程中荆棘密布的奇瑞人来说,练就神功可能还很遥远,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已开始树立“对自己狠一点”的精神。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