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何醒言)中国汽车业一项旨在保护自身工业研发的贸易机制,却遭到欧盟委员会的指责,甚至扬言要向世贸组织(WTO)进行法律申诉。
欧盟方面在昨日正式形成了一份关于中国汽车进口机制的调查结果。来自英国方面的报道称,欧盟方面表示,欧盟汽车制造商在中国仍然面临各种障碍,其中包括偏袒国内生产商、投资限制、国产化限制,以及知识产权执法不力。欧盟委员会补充说,如果目前状况得不到改善,将可能最终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委员会。
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有关负责人分析,中欧此次纠纷涉及中国4月1日起执行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按照《办法》规定,国产化率达不到60%就要按30%多的整车关税来收税,如果国产化率达到60%则按10%交税。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伊万·霍达奇透露,欧盟希望最迟明年中期之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欧洲汽车制造商争论的目的是希望为新车型国产争取到2-3年的过渡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认为,我国推出《办法》借鉴了国际上的先例,保护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汽车行业资深专家陈光祖认为,欧盟企业在中国提高零部件的国产化也是增强在华竞争力的需要。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