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年底,2005年只剩下最后半个月,车市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同时,车市各个品牌的降价消息和优惠措施不时见诸报端,据不少汽车经销店的销售顾问反映,来店看车或来电询问车价的市民最近一段时间也在增多。种种迹象表明,2005年最后一个月进入了市民购车的传统高峰阶段。
但是,网上车市近日提供给本报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消费者认为今年的车市比较平淡、一般,并没有出现大的高潮。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事实也的确如此,尽管今年车市新车型频出,降价风潮一浪接一浪,消费者的购车热情并没有被激发,相反由于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导致的车价不稳,使得那些准备购车的消费者更多地选择了持币待购。整个车市处于厂商火热、消费者冷淡的半热状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汽车产能利用率仅为60%,正是产能过剩使我国汽车制造成本一直难以降低。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日前向媒体透露,我国汽车行业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他对此表示忧虑。因此有专家认为,发改委在“十五”末重点提出汽车产能过剩,无疑是向投资者警示汽车产业投资有过热迹象,希望内外资谨慎投资,而且今后可能会提高汽车项目准入门槛。另外,有统计资料表明,今年全年的新车总量将会达到近百款,前十个月中已有50多款新车相继问世,年底之前仍有一些新车陆续上市,有人甚至据此称今年为“新车年”。
参与调查的部分消费者认为12月份是车价最低月份,并称将在12月左右购车,他们对年底降价表现出较多期待。但是,北亚车市商务信息部副部长且小钢认为,年底厂商不会有大的促销活动,动作不会太多,他们的产销目标相对往年更为实在了。近期一些企业在减产,说明他们做了相关的调查工作,正在减少产成品带来的资金压力。
从年底情况来看,今年汽车生产方、卖方和买方都不再那么冲动了,头脑不那么容易发热,行为也更加小心谨慎。他表示,从北亚车市的实际情况来看,期待年底大降价的消费者只是少数。尽管离“理性”还有距离,但消费者明显已经比较沉着了。
网上车市相关负责人称,2006年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将是不折不扣的产能“爆炸年”。年产33万辆的一汽大众轿车二厂等近两年投建的新工厂将逐步投产;丰田、本田和日产日系三巨头在华年产量将突破百万辆。汽车产能过剩的问题将进一步凸显,并将直接导致国内车市竞争白热化。当然,也不能排除今年的大量的持币待购者在明年大举购车的现象出现,从而出现产销两旺的状况。本报记者 罗文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