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风康明斯公司表示:合资公司也能有自主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 11:51  中国汽车报

  编者按 最近,东风公司与康明斯合资生产13升重卡发动机的消息在各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在中外合资早已不是新鲜事儿的今天,为何这个事件如此引人关注?显然,“合资公司拥有全部知识产权”及有可能出现“第三品牌”,触及了目前国内汽车业最敏感的神经。

  合资公司到底能不能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这个问题最近被频繁提起并引发争论,争论多以整车企业为关注点。不过,最近就在这个争论还在进行中时,在核心零部件领域也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

  10月14日,东风公司与康明斯公司共同宣布,双方已开始在华合作开发新一代13升重型卡车发动机,这是一个新的平台,针对本土情况并面向国际市场研发,知识产权归合资企业所有。

  “康明斯要生产该产品,得向合资公司买”

  最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用一句很通俗的话诠释“自主品牌”:“就是我有权要怎么着就怎么着,你不能干预我。”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星告诉记者,东风康明斯对将开发的13升发动机就有这样的权力。“这个项目由合资公司出钱完成,由合资公司组织,平台的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归合资公司所有,品牌为‘东风康明斯’,完全是我们自己的。”

  据了解,这款发动机为13升全电控重型柴油机,将通过东风和康明斯双方合作组建的武汉东亚研发中心进行研发,预计于2009年投产,功率范围覆盖400~545马力,产品用于全车总重40吨以上的重型卡车。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合资公司都单纯依靠引进外国产品和技术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很被动,不仅产品基本是针对外国市场的特点开发,存在不适应本土市场的情况,而且还要向外方支付技术转让等费用。更重要的是,合资公司几乎成了外国公司的制造车间,没有自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东风康明斯是东风和康明斯以对等股比组建的公司,那么,此次开发的技术来源是哪里?是否需要付技术转让费?

  对此,刘晓星表示:“世界上很多大公司开发新产品都不是独自完成的,都会和别人合作,并且一定会用到已经成熟的技术。关键是谁出资、谁主导,谁就拥有知识产权。这是我国合资企业拥有的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发动机项目。”据介绍,东风康明斯的此次开发不需要向别人付技术转让费用,而且是全新的平台,将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一系列产品。

  “将来,康明斯要生产我们研发出来的产品,还得向合资公司来买呢!”刘晓星说。

  两个母公司都受益

  该项目对东风公司来说意义重大,这是其20多年国际化发展中,第一次与外方一起,通过中外合资企业共同研发新一代发动机产品,是东风公司自主研发战略的关键进展。“这个自主品牌也可以说是东风公司间接拥有的。”刘晓星说。

  有人认为,跨国公司不会支持合资企业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成功了,自己多了个竞争对手;不成功,白费了力气。那么,在这个项目中,康明斯是否有积极性呢?项目进展在此方面是否有障碍?

  刘晓星说:“在东风和康明斯的合作方面目前没有任何障碍,在跨国公司中,康明斯的态度一直是很开放的,支持合资公司的项目。如果说现在项目进展有什么困难的话,就是在技术上的风险,任何人都说不准能否按期开发成功,这是在所有产品开发中都存在的风险。”

  记者了解到,在这个项目启动之前,东风与康明斯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在产品定位上有整体考虑,不会与康明斯现有产品形成冲突。刘晓星解释道,开发新产品得寻求差异化,这是市场的要求。

  据介绍,与针对外国市场开发的外国品牌产品“拿来”不同,这个13升发动机项目将利用业界的领先技术,既对中国本土市场做有针对性的开发,同时也着眼于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它不仅满足欧洲和美国的现有排放法规,又有向更严格的法规要求升级的能力。进入量产后,东风康明斯公司将制定相应的出口和海外许可证授权生产战略。

  对康明斯而言,这是第一款在美国以外研发、面向当地和全球市场的重型发动机平台。有专家指出,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在中国开发花钱少,开发的产品效益高,比收技术转让费更合适,外方会有积极性。所以,跨国公司支持合资企业搞研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没有一定实力的公司不会选择这个模式

  很多人在分析合资公司愿意奉行“拿来主义”时都指出,不用费力气研发,拿来就能快速获取利润,这是急功近利的结果。

  刘晓星认为,合资公司搞自主研发确实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情,投巨资、花大精力,还有一定风险,所以走东风康明斯这条路是需要勇气和实力的。“虽然我们这样做了,但未必意味着很快会有人跟进,成为合资公司的一种新模式、新潮流。”

  他表示,搞自主研发,短期内很难见到效益,但从长期来讲,是有大效益的,而且也符合国家现在鼓励自主创新的大环境。“很多合资企业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要走这条路,非得有相当雄厚的实力不可。”他说。(记者 胡轶坤)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