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就是宝马,宝马在全球的品质都是一样的。”无论什么场合,这句话几乎成了宝马德方高层发言时必用的标准语。可以理解,作为国际豪华轿车品牌,宝马不希望因为国产而影响其至高无上的尊贵。
因此,宝马似乎一直在刻意回避“华晨”这样的前缀,但是,也许从明年2月1日起,我们就能看到打上“华晨宝马”标识的汽车穿梭于大街小巷。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酝酿已久的《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办法》指出,为了推动汽车生产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汽车外部标识中的车企名称必须采用中文汉字标注。
据悉,《办法》还对标识高度、材料作出了明确规定。车长超过4.2米的车型,其标识的中文汉字高度不得低于25毫米,车长不超过4.2米的车型,其标识的中文汉字高度不得低于20毫米。汽车生产企业的合资各方,如将各自的中文汉字名称的简称或商标进行组合标注的,可不再标注生产企业名称。《办法》强调,乘用车、商用车车身的前部和尾部标识中,汽车生产企业名称、商品商标、车型名称等应能永久保持,不得采用油漆喷涂方式和不干胶粘贴方式。
发改委相关人士称,如此规定,是因为现在一些企业采取投机取巧的办法,比如中文标识是用不干胶粘贴上去的,可以随意撕掉。这种不规范的行为使管理效果大打折扣。近年来,随着合资企业及新车型逐渐增多,可车身上能体现中国企业名称或车辆产地的标识却越来越少,这一点在豪华车上表现最为突出,不少国产豪华车的外部标识与同品牌进口车毫无差别。
“《办法》对在中国境内生产的、面向国内市场销售的汽车都适用。”该官员告诉记者,《办法》的出台,主要是为了突出中方的制造能力,增强中方平等对话的权利,防止中国汽车企业变成默默无闻的组装厂,保证其获得更多的平等对话权。
记者就此采访了奥迪、宝马和丰田等合资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得到的答案基本相同,“我们一直关注着国家发改委和其他相关部门发布的政策,《办法》出台后,我们会尊重并遵循政府部门颁布的所有政策及法规。但目前,我们还没有正式收到相关规定。”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经销商对此类规定并不“感冒”。他们认为,此举只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揭牌”。他们表示,增强中方的话语权,主要还要依靠中方加强自主开发能力,提升自己在合资双方的重要性。
“你以为烙上‘胎记’就会记住‘亲娘’吗?”一位宝马4S店的负责人反问记者。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消费者的自主意识和民族精神。否则,你怎么把它贴上去,我怎么把它撕下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终还是劳而无功。”
本报记者 黄少华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