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销量止步不前利润率下滑 给产能扩张泼盆冷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 11:42  青年体育报

  新闻回放:在前不久举行的“2006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说,“十一五”(从2006至2010年)期间中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到“十一五”末期,汽车行业的产能将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还多。他认为,目前汽车生产项目的准入条件能否起到防止重复建设、过度投资的作用值得怀疑。与此同时,也有业内分析师提出异议,认为汽车业的产能过剩是必然趋势,目前支撑严重过剩一说的数据有较大水分,政府应采取更加市场化的调控手段,而不应采取简单的“堵门”政策。

  年终盘点,车市还是“多收了三五斗”,一如去年的这个时候,低利润、高库存还在困扰着中国车业。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生产轿车211.31万辆,增长17.7%,新增库存4万辆。与此同时,全国整车行业销售收入同比仅增0.4%,利润则下降52.9%。其中15家主要轿车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利润下降51.3%,其中4家亏损,8家利润下降。

  与产销量的止步不前和利润率的快速下滑同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汽车厂商的大规模产能扩张运动。从2001年车市“井喷”以来,汽车业的产能扩张就没有停止过,今年更是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有人说,汽车业在中国就像一块烧的通红的钢板,被拼命拉伸,现在快到断裂的时候了。这个比喻也许并不恰当,但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车业的现状。

  不久前,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范安德高调出场,宣布暂时停止产能投资。有人说,大众意识到不注重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哪怕有更多产能也无用武之地的道路。产能过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大众“中场休息”反倒成为业界谈论的焦点。就在大众启动“奥林匹克计划”的同时,丰田汽车称将增资4.23亿元人民币将广汽丰田发动机公司的产能由30万台扩大到50万台;东风悦达起亚设计产能30万辆的第二工厂也在盐城隆重奠基了。大众的谨慎与其他企业的冒进,谁距离“真理”更近一点呢?

  回想几年前,中国车市迎来了它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在整个国际车市并不太景气的同时,这些在华投资企业似乎也是“久逢甘露”,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他们有点措手不及。也就是在那时,扩产成为他们最要紧的选择。众所周知,汽车业是资金、劳动、人才、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个产业从一生下来就是一个类似“恐龙”的庞然大物,而一旦快速奔跑起来,其惯性是巨大的。以至于,当市场开始出现明显转弯的时候,尽管已经看到前面的泥潭,但想停下来谈何容易。大众在2002年高扬的产能扩张计划直至2005年才作出战略性调整,但为时已晚。对于大众而言,“奥林匹克计划”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在接下来更长一段时间内,这项修复性的运动将大大挫伤其战斗力。好的一点是,这只笨重的恐龙终于停了下来,而其他的巨无霸还在一厢情愿的往前冲。

  需要强调的是,不是说其他汽车企业的产能扩张要完全否定,只是需要指出的是,在目前现有的市场环境下,提升产品、管理、服务甚至渠道、零部件采购等等方面的竞争力比产能扩张更加迫在眉睫。过剩的产能已经成为整个汽车业的包袱,只不过在部分企业的财务帐面上,产能扩张的滞后影响还未显现出来罢了。

  有人说,2005年的车市与去年,尤其是与欧美汽车市场相比,其实并不低迷。从产销增产幅度和盈利能力看,这个观点也不是站不住脚,但核心是,中国的汽车业家底太薄,我们应对危机的能力比成熟市场差的多。难道说,非要在产能过剩的危害全面爆发后才来正视这个问题吗。基于此,大众基于本身的战略退缩倒是可以放大来看,成为其他企业的前车之鉴。

  诚然,扩大产能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规模生产,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获得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也因为如此,还没有哪个企业愿意追随大众来降低自己的产能,相反,他们的产能扩建工程仍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据业内人士预计,今年轿车产能的利用率将跌至55%。按照国际经验,产能利用率低于历史中轴水平,汽车行业利润就下降;如果低于66%,汽车行业就亏损。中国轿车行业产能利用率的历史中轴是77%。因此,今年行业利润的大幅下滑将不可避免,而巨大的产能压力必将通过年底的价格战来解决。但是,对于一直处于价格低迷的车市来说,如果价格再下跌,而销量未能显著增加的话,“价格战”对于行业利润的杀伤力将是致命性的。

  事实上,市场的任何不良反应都会给庞大的产能扩张计划投以阴影。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上是正常范围,因为企业需要有25%左右的产能储备,用于预防市场波动对企业生产和销售带来的不利影响。有的企业甚至将产能储备作为威胁潜在对手的手段。前几年汽车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这种手段显然相当奏效。在那个好年景,企业无不为自己有价无车而烦恼,尽管价格高得离谱,却能够轻而易举地赚取暴利。而现在,新车上市都很难引起购买热潮,以前厂商一贯的伎俩是高开低走,现在推新车却比谁压的价更低。

  从消费趋势上看,前两年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呈现排浪式增长,导致汽车生产快速扩张。但消费高潮过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潜在消费人群的汽车消费需求受到了明显抑制,而汽车生产厂家还在扩大生产,产量与市场需求必然出现反差,产能过剩的弊病日渐显现出来。无可否认的是,在各企业为之颠狂的产能大跃进中,一定会有胜出者,但对于国家占据汽车资源主体的现实中国而言,这种破坏性的市场争夺最大的损害者还是国家财富。正因为如此,产能扩张才需谨慎从事。

  宝马集团总裁庞克博士就产能扩张曾说过,“人要先学会走,然后才能跑。”面对国内汽车企业近乎疯狂的“扩产行动”,在此泼盆冷水,盼望灼热的汽车业能理性起来。(记者 宋晓艳)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