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得沸沸扬扬的“中国汽车要不要自主品牌”的“何龙之争”稍稍平息后,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的冬雷已经响起。刚刚正式公布的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方针——“要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国家政策对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导向日益明确,目前只占据26%市场分额的自主品牌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但是,记者近日分别采访了汽车行业、专业院校以及媒体的部分代表,大家纷纷流露出对政府实际政策措施和具体落实行动的渴盼——冬雷已然响起,何日播撒春雨?
重点支柱产业急需自主创新
随着最近几年汽车工业的长足发展,汽车工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日益攀升,我国汽车工业正从以前的简单工业,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透露,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已有生产企业5800多家,总资产已超过万亿元。2004年国内汽车产量达到507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已达11000多亿元,工业增加值2700多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已从‘九五’末期的不到1%,上升到接近2%。”
据陈斌透露,到2010年也就是汽车“十一五”规划末期,我国汽车工业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到2.5%。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汽车市场的消费主体,已经由集团采购、公款购车为主转向私人购置,私车保有量的比例已从“九五”末不到40%提高到近60%。陈斌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汽车市场也正处于消费的成长期,因此汽车市场需求量和保有量仍将会持续增长。”
据陈斌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800万—900万辆,汽车产量在1000万辆左右,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届时,我国汽车工业将基本形成产业发展、资源配置、市场开拓的主导能力;基本形成汽车产品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节能、节材、环保、安全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应用也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更深程度地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日前举行的一次汽车峰会上,商务部有关人士透露了“十一五”汽车市场四大目标1.汽车保有量比目前翻一番,达到5500万辆左右。2.汽车需求继续高速增长,预计到2010年,国内汽车市场需求量达到800万至900万辆,其中轿车占53%。3.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4.鼓励私人购车,汽车消费市场实现从公款消费向私人消费的转变。
但是,对我国汽车产业而言,目前主要的一个“软肋”,就是汽车核心技术的缺失以及自主品牌的竞争力过于弱小,以奇瑞、吉利、夏利、中华、长安等为代表的本土厂家和产品,虽然在市场上有了不小的进步,但在技术积累以及品牌影响力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商务部提交的一份报告认为,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只相当日本、美国、德国的四成到五成,只相当韩国的约百分之六十二。专家们因此判定,中国汽车产业既不是以前所说的那么成绩显赫,也不像一些媒体所说的那样一塌糊涂。由此可见,中国汽车业要真正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重点支柱产业,必须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创造自主品牌。
汽车自主创新要警惕和避免同质化
谈到汽车自主创新,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的兴奋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滕老说,从年初的“两会”到当前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央的精神已经提得相当紧迫了,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自主创新同时也涉及到培养民族精神和积累民族财富。中国汽车工业发展50多年了,从计划经济的简单模仿,到市场经济的合资引进,中国汽车工业在逐步积蓄和培养自己的实际力量,现在开始重视自主创新已经是比较晚了。汽车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需求到了一定程度,没有自己的东西不行,必须开发和生产出符合我们国情的,符合消费层次的产品来。目前,我们已经在中低档轿车领域实现了自己创新、自己设计制造,在中高档领域则选择跟国外汽车行业合作,在技术队伍和手段上已经进行了自主创新。
滕老预言,经过3-5年的努力,到2008年-2010时,我们会有一定数量、一定水平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轿车在国内生产,还有可能实现批量出口。
要实现这个目标,汽车的自主创新必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二是人才创新,三是机制创新。这三个方面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而其中的关键是要理性化,差异化,避免创新上的“同质化”。
滕老告诉记者,现在中国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过500万辆,雷同的产品太多。由于国家对汽车企业产品的生产没有太多的限制,从开始的集中在经济型轿车领域,现在又相继往中高档方向发展,体现不出差异化。由于市场竞争急剧,就在价格上打仗,停留在简单的竞争层面上,这样就不利于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汽车企业应考虑把很细腻的,体现人性化的产品内涵挖掘出来,然后在规模和档次上慎重考虑,这样才能实现良性的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属政府行为企业是参与者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道路研讨会上,有专家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完全可以低成本实现自主创新。专家认为,有三个理由支撑这一判断:首先,自主研发的企业通过独立研发或者与国内外设计公司合作研发,可以省去大量技术转让费用、产品提成费、大量的外方人力投入费用。虽然本土企业与外方合作开发车型要向对方支付相应的合作费用,但这笔费用比合资框架下所需要交纳的费用相比,要节省很多。其次,由于本土企业自主掌握了车型开发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能力,因此模具、生产设备、零部件的采购都毫无疑问地控制在中方手里。而本土企业能够根据中国的技术体系和价值网络来设计自身的系统,从而在采购上获得很高的性价比。第三,自主研发企业在设计上具有先天的成本优势。就具体某项产品而言,汽车业内有这么一句话:“成本的90%是由设计决定的”。即产品设计决定了产品制造成本的绝大部分。本土自主研发企业所设计开发的车型,都是以本土消费者为目标,从本土市场特征出发,并根据企业可发展的配套体系作为设计的;而合资企业从国外引进的车型,虽然在零部件国产化中可以部分地借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但是绝不可能根据中国的市场需求和工业基础修改或创新他们的产品系统设计。这使得本土自主研发的企业在同档车型上也具有价格优势。
然而,《中国汽车界》杂志执行主编徐骋志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说,汽车自主创新不能是一种简单的企业行为,而应该上升到国家、政府行为。政府要在政策的力度和操作性、指导性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形成一种体系。这种体系包括:从学术领域上,要建立专门研究机构和人才队伍;从生产领域要建立核心技术、零部件和模具开发平台。而且这些都必须跟得上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像目前,我国汽车自主研发的水平滞后,如果只依靠某些企业的个别行为去实现自主创新,就是再研究100年,也赶不上世界其他的汽车企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副主任徐向阳教授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汽车自主创新要实现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突破,要建立设计开发平台,重点是改善实验设备和条件。这些都必须由国家和政府投入,或者由政府牵头,实行市场化运作。在汽车自主创新方面不能光说,要拿出具体措施。要在研发资金、政府采购、税收减免方面有所作为。他说,特别是在税收等方面,现在,国家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政策还不如对合资企业的政策好。
那么,国家会在什么时候出台具体政策切实支持汽车自主创新呢?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说,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在建立技术研究基金和贷款,税收上创造一定的宽松环境,列入到国家和政府采购项目等方面,政策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具体化。
看来,汽车行业相关部门,特别是力挺自主创新的汽车企业都在翘首盼望着政策的春雨能早日播撒。本报记者 陈 希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