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排量车“解禁”:政府与民意的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09:38  中国经济时报

  “小排量车禁行的问题早就应该完全放开。” 这是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吕振华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得到的答案。

  “从中国国情来说,大力发展小排量车才是上上之道。相信几年后,路上行驶的小排量车将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北航汽车工程系教授徐向阳也同意吕振华的观点,“既然是上市的产品,必定通过了国家检测,凭什么遭此不公平?如果有质疑,国家可以提高检测标准。”

  “完全放开行不通,除非国家提高对小排量车的检验标准,过多的鼓励制造工艺简单的微型车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亚运村车市总经理苏晖持不同意见。“以前政府误解小排量车是低档的代名词,现在,消费者又把小排量车误读为经济型车。”苏晖认为,小排量车在制造工艺上亟待提高,如果停留在现阶段的技术和价格水平,完全放开不可行。“没有任何限制的前提是达到世界同步的环保、节能、安全标准,其次是节省占地面积,低价位不等于小排量。”

  最近,一场“放小”之争又热遍了祖国大地,导火线即不久前上海、北京相继放出的说要为小排量车“松绑”的风声。记者在百度搜索“限小”两字,发现与小排量车相关的网页多达63100多个。相信每一个圈内人士,诸如为小排量车“松绑”等字眼已经说到嘴巴起泡、听到耳朵起茧。但许多地方政府多年来依然为“限小”政策保驾护航,没有丝毫放松的征兆。如今,北京、上海这两大国内“龙头”城市几乎同时出现松动迹象,意欲何为?小排量车身上的枷锁有望得到卸除?“解禁令”真的能够出台吗?

  “放小”政策不应单打独斗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北京、上海是受社会舆论和国家政策的压力而被迫“松口”,目前,政府在限制小排量车和为其放行之间犹豫不决,从而显得缺乏立场、摇摆不定。“出台‘放小’政策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它应从属于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在没有其它辅助措施做支撑的情况下被拎出来,有些势单力薄的味道。作为国内各大城市的‘龙头老大’,首先应根据当地的交通现状和实际需求制定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而放开小排量车只是安置其中的一个环节。”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张孝德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各地政府对待小排量车的态度折射出一个问题:中国政府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发展的定位、内涵和价值取向不够明朗化,在提出城市化发展的概念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外表成为城市的主要定位。

  “比如北京,为什么要‘限小’?因为中国首都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自然需有与之相匹配的外表,小排量车虽以私人用车为主,但又是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之一。这就要求城市决策者在管理一个城市时,正确理解西方发达城市的城市发展内涵,结合中国国情定位城市的发展,然后再反思城市的交通工具和建筑等模式,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城市价值的问题。”

  在一个国家从穷到富的过程中,社会出现剩余投资能力,显富心理即渐渐露出苗头。90年代的中国是政府和先富人群逐渐出现显富心理的初级阶段,而今天,持这种心理的群体已经形成规模,这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可见一斑,比如场馆建设要世界一流,而很多楼盘更是打出为富人服务的宣传口号,从中不难窥见政府和中国新富的消费潜力和心理。

  以上说法看似跑题,实际上却揭示了“禁小”之风的深层次动机以及真正“解禁”前的需要更新的传统思维模式。

  “幸好中央及时发现了这个苗头,从提出节约型社会一说即可看到中央的态度。随着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汽车消费税可以说是场及时雨,能有效抑制当前国内庞大的显富消费。”张孝德对此感到欣慰。

  他同时希望,不要就放开小排量车这单个问题展开讨论。政府当前需要做的是,确定城市定位,在政府和社会公众形成共同价值取向的情况下再讨论城市的交通模式、建筑定位等问题。“在交通模式上,其实电动车也处于和小排量车一样的境地。”

  吕振华则认为,北京的交通规划、城乡规划、道路路网规划本来就存在很多问题,政府应该把重心放在交通路网的规划上。“以北京为例,城市规划中最大的问题是平面混合交通,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弱,城铁的发展太过滞后,地铁线路少。”北京拥堵的交通举世闻名,吕振华认为其成千上万的拥堵路口值得政府花大力气做整治和建设。同时,大街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机动车、行人以及不文明的驾驶行为也是需要整治的对象,“经常出现汽车在行人中穿行的现象,这很可笑,也很可怕。”

  “限小”也好,“放大”也好,都不能真正解决系统的交通和城市规划问题,徐向阳因此提倡优先发展公路交通,并尽快确定整体的交通运行模式。“就北京而言,即使到2008年能完成计划中的轨道交通的铺设也还远远不够,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五环或四环以内,保证步行十分钟能找到一个站点,当私人用车只是作为一个休闲的工具时,当前困惑城市的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据可靠消息,建设部有关负责人11月1日表示,建设部等部门近日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将从5个方面入手加大对城市公交的政策扶持力度。看来,在真正“放小”前,国家也在做相应的政策铺垫。

  “限小”难脱“霸王硬上弓”之嫌

  “当初制定的‘限小’政策本身就不合理。”徐向阳一针见血的指出。

  “国内汽车领域中的自主生产开发基本以小排量车为主,对小排量车的限制,影响了消费者的正常购买和厂家的生产,这直接导致小排车在质量和性能上处于停顿状态,延误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假使中国各地政府从来没有出台过限制政策,小排量汽车的性能和质量肯定不会是现在这种情况了。”张孝德也同意徐向阳的观点。

  “政府曾经以小排量车起步慢、容易抛锚的理由,从而认定它是造成交通拥堵的罪魁祸首之一,城市管理者应该早就明白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如果理由成立,那么,东京、纽约,满大街跑的小排量车又该做何解释呢?如果交通堵塞一定要牵涉到某类汽车,我觉得那些个没事老在公路上晃悠的大排量公务车倒需要治理。”吕振华态度鲜明。“国家支持、鼓励小排量车的态度很明确,限制本来就有违于国家的大政方针,有违经济发展规律。从法律层面讲,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加上节油、环保的背景,过去不合时宜的政策被淘汰是迟早的事。”

  政府的行政行为不够规范化,随意制定一些违反常理和法规的条款,这是中国政府普遍存在的弊端。吕振华称,作为一个国家,理应有统一的章法和规则,但当前的情况是各自为政。“现在取消政策顺理成章,再晚就不行了,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了。”吕振华笑称。

  张孝德对各地政府颁布的“限小”政策的评价是:不科学。放开小排量车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无害,却伤害了城市决策者的面子,这是民意和政府的冲突。从经济学上来讲,一方的得利不能以损伤另一部分人利益为代价,城市决策者在经营一个城市时,如果政府的决策导致社会消费者产生了巨大成本?这是不合理的。再进一步讲,如果一个政策的执行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需要由广大市民来承担,那么制定这个政策的过程必须让社会公众参预。“可惜国内民间力量在修改政府错误决策方面的机制很不健全,而且只要民间和社会还没有形成和政府博弈的力量,错误的决策依然会出现。”

  徐向阳认为目前政府的管理并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为了便于管理而制定各种管理政策。站在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的高度看,各个城市交通主管部门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大多是从降低本部门管理难度出发,对小排量汽车“一禁了之”。这种上违背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下招致民怨的“地方政令”,在建立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显得愈加脆弱。

  按照以上理论,这次北京、上海有可能出台的“放小”政策,严格意义上讲是种纠错行为。为此,张孝德建议,政府“放小”政策的制定过程应该完全透明化,凡是涉及到公众利益的决策都应该有公众行为的参预。而且政策该尽早出台,如果放了个声就没影了,对那些翘首以待的厂家和消费者是种愚弄。

  赶早不如赶巧

  温家宝总理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中为小排量车鸣不平,明确指出了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的问题,并要求取消一切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不合理规定。值得欣慰的是,温总理对小排量节能车的支持对地方城市有所触动,限制政策已经出现松动迹象,从中央部委,到各级地方政府,都开始积极行动起来。

  “北京、上海作为全国的示范城市,如果这一步被别的城市抢先一步,脸上总有些挂不住吧。完全解冻对小排量车的限制政策可能还要一段时间,这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小排量的政策环境正在趋暖。”吕振华如是说。

  “政府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虽然这个话题已经说了很多年,但现在才真正从原来停留在文件层面到纳入法律程序,比如说汽车消费税的即将出台,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地方政府如果再一意孤行,都不能被法律和政策所允许了。而且限制小排量车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成本,而‘买单’人则是消费者和企业。”张孝德称。

  吕振华也认为驱动力更强的法规都是去年底和今年初才刚出台或正准备出台,对汽车企业也有最新限制,比如发动机升温率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可以生产和销售。“以前出台的一些国家政策比较笼统,并没有很细致的要求。”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汽车处副处长李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国家对小排量车一直是支持的态度,这次北京、上海的举动传达出了利好信号,具体情况现在还不便透露。

  但是眼下能否让80多个城市的“限小”规定都推倒重来?有业内人士不无担心地指出:这将是一项浩大而系统的工程,牵扯到的部门太多。“一旦北京、上海取消对小排量车的限制,地方城市肯定会‘跟风’,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土政策’架空国家政策和中央精神的僵局有望被打破,因为它们对小排量车的需求量更高。”张孝德称。

  “我们国家向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种种‘限小’政策在短时间内肯定不会消失。”徐向阳并不乐观。

  相对于业内专家的理性,厂家对消息的直接反应则是欢欣鼓舞。

  长安集团宣传处长周群称,作为企业来说,让更多人享受汽车所带来的便利是最终目标。在10月底,长安集团就北京、上海市政府的表态发表了一个声明,欢迎政策的出台,并希望这个消息能真正落到实处,如此长安才更有信心做好中国的汽车工业。“我们对政府有信心。不应该对大排量、小排量人为的设置界限,只要对所有符合国家安全、环保的汽车一视同仁,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并不奢望有特殊的政策来扶持小排量汽车。我们一直在呼吁为小排量车‘解禁’,尹总自打上任以后连续七年都在努力,但效果不佳,这次终于让大家看到曙光。”

  吉利控股集团宣传部张小东也表示,“我们本来就是以研发经济型车为主的企业,如果能发布‘解禁令’,我们当然是直接受益者之一,早就该完全放开了。”

  “方向是对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能出来,出来时能否真正实施到位,是否有相应的配套措施等。”徐向阳的这句话真是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深思。

  11月7日,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司长刘治透露,中国鼓励低油耗、低排放、小排量的经济型汽车的相关政策很快就会出台,政策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标准将加以明确规定。(记者 章小星)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