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的话
消费者问:“你怎么没精打采的?”
汽车厂答:“降价降的,没力(利)。”
2005年,利润下降的红色警报此起彼伏:美国三大汽车企业的盈利下降、欧洲四大厂家的低利润局面仍未改观,商用车老大——德国MAN公司在发给每位职工的传单中写道:“如果你的工作量不足,明天就不用来了”。
中国市场同样未能幸免:国家统计局报告称,1~9月份全国轿车销量利润同比下降52.9%;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称,15家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中只有江淮汽车一家仍维持盈利。国家统计局甚至据此推断,明年汽车业将进行更大规模的重组,价格战又要降临。
红色警戒之一
红色企业:一边脱困 一边播种
在国产的丰田皇冠下线仪式上,工人们底气十足地举起拳头宣誓:“我们坚决保证质量。”他们知道自己这个月将拿到3800元左右的工资。然而同样也要进行质量宣誓的另一批工人就不那么幸运了,如果他们身处利润下降的企业,可能面临朝不饱夕的局面。
经理人眉头紧锁、经销商调转枪口、消费者等待降价、工人们准备回家。而工人拿不到钱,亏损企业的产品质量就会令人担忧,这是我们面对汽车厂亏损时一连串儿的想象。自称零利润的大众和效益下滑的通用都在寻求突破的方式。现在看来,它们在中国的业务表现是最好的,也许利润就在这里。
利润被盗?
早晨8点,加利福尼亚。一辆辆丰田的PRIUS在高速公路上排队,但坐在车里人却美滋滋的。因为在城市路况下,丰田的这款混合动力车更省油。美国汽车厂一直在做新能源的技术储备,但是钱还是让日本人赚走了。甚至连家门口的奥斯卡颁奖仪式也被丰田捷足先登,当汤姆克·鲁斯和梅格·瑞恩的脚从PRUIS车迈出时,闪光灯伴着尖叫,坐在电视机前的底特律老板明白,他们又输了一回。
位于加州的丰田发车中心是整个西海岸最大的售车场,美国人帮助丰田成就了利润率世界第一的车商称号,他们几乎疯狂地购买着日本汽车。与此同时,尽管福特和通用在产品销售量上遥遥领先丰田一倍甚至更多,却不赚钱——丰田卖出一辆佳美的利润,福特和通用要卖两三辆才能追回来。
北美的汽车厂决心拿回失去的份额,方法只有一个:忍受住短期内更大的亏损,投资用于规模扩张和成本降低,福特把专用铁路线延伸到工厂车间里,通用在洛杉矶的军用机场设置长期试车中心,供消费者进行竞争产品的比较,每天要花数十万美元。账面上虽然更难看了,但是为了打败日本人,他们只能做长期斗争的准备。
中午1点,法兰克福。人们围在大众集团布满向日葵的车展展台上,德国人决定进军美国市场,方法是推出更多的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奥迪的SUV-Q7。这又是一大笔投资。但是大众去年的销售利润率和通用、戴-克一样不到2%,要想夺回市场份额并收回更多的现金,必须拿出和日本车差不多的产品出来。
“比成本更重要的是宽广的产品线。”大众集团副总裁贝瀚德来自美国的戴-克集团,他对丰田在美国的优势深有体会,如果拼成本,大众要增加投产利润会更薄,但增加品种却是短期内可以见效的。不到1万欧元的FOX得到市场欢迎,大众也终于开始和丰田的小型车YARIS面对面的交锋,目标很清楚,把日本人抢到的钱夺回来。
当一整天结束的时候,通用和大众多少有些气闷,可能又有一笔利润被日本人和韩国人抢走了,明天什么地方能够教训一下这些对手呢?也许只有中国。
中式智慧
当对手攒足力气来打你的时候,你可以先后退,然后利用对方的能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种中国功夫就是太极。
通用和大众明白,要想战胜日韩这些利润魔鬼,只有等对手出现破绽才能出招。为了夺回利润,大家都把眼睛放到中国市场上,这是目前获取利润最好的地方。
通用(中国)的想法是:退一步不直接抢混合动力,从长远着手利用中国政府的节能国策,先把氢能源车这个概念炒热,有计划地推广自己的节能产品;另一方面,利用上海通用这张王牌,扩大销量,在利润上抢先。
大众(中国)的战略是:在产能建设退一步,不再和丰田比花钱,未来要推广生物能源,也就是自己的长项生物柴油,借奥运会的机会赚钱。而2008年前,他们只把投资花在零部件本土配套上,然后和中方一起搞开发、上新车,快一点儿把钱赚回来。
运用“稳扎稳打”的中国智慧,丰田和本田通过滚动发展,正在堆积起金山银山;运用“后发制人”的中国智慧,通用、大众,以及它们的中方伙伴又在构筑对日系厂商的包围圈;而在另一侧,韩国现代却运用“出奇不意、攻其不备”的另一套中国智慧,组织了一个更大的包围圈,它希望利用更低廉的成本和快速推出的产品,把欧美人的利润,甚至日本品牌的利润都包进去。
看看排行榜,去年上汽通用的毛利润是81亿元、两个大众是64亿元、北京现代19亿元、长安本部14亿元、东风日产11亿元、长安福特近9亿元、丰田第一年赚走6.5亿元。虽然最终的利润率有亏有盈,但是并没有出现被彻底打败的企业。中国车市上演的利润大战和欧美战场迥异,各路英雄打成一锅粥,你少一份我多一份渐成胶着状态。
今天你亏损了吗?即便答案是肯定的,那也不可怕,因为这场中原逐鹿之战刚刚开始。
提前发言 苹果熟了
为什么汽车厂利润的问题显得如此突出?
把汽车和IT放在一起比较,前者作为传统产业,技术越复杂成本越高,而价格不断下落。这个产业的利润受自身重力的影响,像一只熟透的苹果只能下坠;IT作为新经济产业,技术越先进成本越低,价格下落的速度快(平均每年跌50%),利润反而越来越高。这个产业的利润可以像核聚变一样迅速膨胀。经济学家把汽车这种传统产业称为牛顿产业,而把IT业称作量子产业。从这个比喻可以看出,汽车业利润不高是与生俱来的。
屋漏偏逢连阴雨。国际汽车巨头们最近的确遇到一些新麻烦,比如铁矿石涨价导致制造成本上升;欧美国家的经济景气度受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没有起色。国内同样有特殊原因,比如2002年以来的汽车业产销高增长,几乎是每年多生产100万辆,造成了企业增产的惯性,2004年冲高到500万辆之后一下子遇到银根紧缩,企业和消费市场融资困难使企业的利润元气大伤。2005年进入平稳增长期,按理说企业不再投钱用于扩产了,但是为迎接更激烈的竞争,厂家又要不断推新车卖旧车,造成新一轮产品研发投入的相对集中。
偶然中蕴含着必然,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上新车越造越多,大家都像那只不断成熟的苹果,终有一天会掉落下来。
张火召虎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