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转眼车市二十载,风云还数近五年。
井喷开心苦日短,加价神话成云烟。
圈地势猛油荒现,洗牌声急利润浅。
要拼服务争星级,诚信撑起百年店。
各位看官,自古天运有循环,人事有兴衰,何况车市乎?在下这一首诗,文辞虽浅,却也概括了广州车市的一段历史。内行者,自然可以从中悟出一二,旁观者,倒不妨看看热闹。
广州车市五年,风云故事成串
【第一回】
卖方市场洋车满街跑 坐数钞票商家偷着乐
要谈历史,时钟首先要倒拨到上世纪80年代。话说当年广东地区率先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广州及珠三角地区也成为国内最先启动的汽车市场。当桑塔纳在内地还被看成是“高档轿车”的时候,广州的街头已经到处是奔驰、宝马、佳美、雅阁的身影———当然,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走私汽车。
进口车,特别是进口走私车,成为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广州车市的主题词,当时的“拼装车”、“切割车”、“套牌车”等新名词都是从广州流传至全国的。后来政府严厉打击走私,倒卖进口车许可证又成为一些经销商们新的致富之源。
广州的消费者是幸福的,他们见惯了世界各地的名车,这对他们的购车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时至今日,大部分广州消费者仍认为进口车的质量肯定比国产车质量好得多,而一款新车,如果款式不够新,肯定在广州卖不动。
广州的汽车经销商们同样是幸福的,因为车市正处于卖方市场,消费者求着经销商卖车,只须坐着数钞票。据一些资深的经销商回忆,“租一块场地,撑一把伞,摆一张桌子,端一杯水,拿一张报纸”,就是当时汽车经销商的典型写照。卖车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永福路、恒福路、下塘西路一带。
1999年成为广州车市的转折之年。这一年,广州有了一家按照4S模式建设的汽车专卖店,那就是位于黄石路的广州本田第一销售服务店(业内也称为“广本第一店”),它的成立加快了黄石路汽车一条街的形成。几乎同时,广物君豪也按4S模式建立宽敞明亮的汽车展厅。
汽车大卖场初现端倪。广东物资集团挺进机场路,利用废旧的仓库建立了“广东汽车市场”,迅速成为广州车市的龙头老大。练卫飞则盯上了天河北的天河仓,组建广州汽车博览中心(AEC),并在短短的两三年内迅速扩张,练卫飞也成为广州车市的传奇人物。
来自广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广州地区机动车上牌数量以年均15.1%的速度递增,1990年机动车上牌数为33.12万辆,而2000年则达到了135.04万辆(其中摩托车90万余辆)。
广州车市到了井喷前夜,2000年将发生什么大事?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
井喷提前炒车成时尚 新车加价广州指风向
话说200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首次突破200万辆,达到200.8万辆。从1992年的100.2万辆到200万辆,中国汽车行业花了8年时间。
2000年,也是广州车市发展的分水岭,其标志就是私人购车市场的启动。这一年,广州的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2.47万辆,仅次于北京,而在1990年,全市私人汽车保有量只有842辆。
当时,广州消费者最青睐的还是中高档轿车,所以雅阁、帕萨特、君威、奥迪A6上市后,很快成为市场的热门车型,“加价”、“炒车”成为广州汽车经销商奉献给中国汽车行业的新名词。当时,奥迪A6最高加价幅度达到了10万元,老雅阁的加价幅度也在三四万元之多,但这仍然挡不住消费者的购车热情。
很显然,广州成为汽车厂家的必争之地。2000年,广州本田、上海通用等厂家在广东的销量几乎占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而广州一般也会占全省总销量到三分之一。时任上海通用总经理的陈虹这样评价广州车市:“只要是好车,在广州就有市场。”这表明,广州车市已经成为中国车市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这一年,汽车大卖场迅速崛起,广东汽车市场(也就是现在的广物汽贸连锁总店)、广州汽车博览中心、华南汽贸广场、广东国际名车城、广东名车交易市场等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主流的卖车场所。此时虽然业界还在争论“4S模式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但雅阁的加价神话还是吸引各路资本纷纷加入“4S大军”,当时要申请一家4S店,除了正常的建店费用和流动资金,还需要数百万元的“公关费”,以疏通各方关系。但2004年以来,“公关费”价码一路下滑,某些厂家甚至要公开登广告招募经销商了。形势急转直下,这是当初许多人都没想到的。
2000年8月,广州汽车销售行业协会正式成立,我当时有幸坐在会场。而在2004年8月的协会换届大会上,我发现了许多新面孔,而曾经参加成立大会的许多经销商已不见踪影,他们或已退居幕后,或被洗牌出局,或转做他行,此情此景,让人不胜唏嘘。
来自车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仅2000年1-6月,广州新上牌汽车数量就达到了25966辆,比1999年同期增长了60%以上。中国汽车市场的“井喷”从2002年才开始,但广州车市却提前2年就开始了“井喷”。
2001年,广州车市是否会继续领跑全国车市?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回】
赛欧热销晚报首评奖 入世禁微车市稍受挫
各位看官,时间一晃就进入了2001年,这一年最当红的新车是谁?不用猜,就是赛欧,借助“十万元小别克”的概念和上海通用的成功炒作,许多广州消费者连它的样子都没见着就交钱排队,此情此景,令许多经销商时隔数年还记忆犹新。
而据本人掌握的数据,2001年上海通用在广东市场的销量是1.6万辆,比2000年刚好翻了一倍。其中赛欧在广东的销量是9098辆,占全国总销量的32.3%,广州则卖了2693辆。
赛欧的热销,还间接拉动了广州的家庭轿车市场。2001年,广州市属汽车经销商卖车总量达到46550辆,成交金额达72.6亿元,如果加上省属汽车经销商,卖车总量则突破了6万辆。
车市持续火爆,各品牌4S店的建设速度也大大加快。当时,本人还写了一篇文章《七大板块推动广州车市走牛》,率先提出了“汽车销售板块”的概念,并把广州车市分为“机场路广物汽贸板块”、“黄石路板块”、“下塘西路板块”、“广州大道南板块”、“天河北板块”、“珠江新城板块”、“环市路板块”。而后来,东圃、中山大道、番禺迎宾大道、白云大道北、芳村龙溪大道等也成为4S店聚集的地段。
2001年,《羊城晚报》率先在广州启动了“羊城车坛风云榜”我最喜爱的轿车消费者评选活动,它不仅是华南地区最早、规模最大、结果最权威的汽车评选活动,同时也是国内最早的汽车评选活动之一。这项评选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是第五届,对于引导汽车消费、服务消费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汽车厂家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
2001年还有一件大事不能忘记,那就是8月14日,广州市政府宣布,1.0升以下的微型车禁止销售、上牌,同时禁止上内环路。此举当时受到各界的批评,微车的销售也一度受到影响,但国内微车厂家很快通过“扩缸”的方式,把1.05升排量的微车投向广州市场,微车的销量不降反升。
2001年下半年,随着中国“入世”谈判的不断深入,车市逐显清淡,“持币观望”、“关税”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词语。“入世”协议签订之后,消费者积聚的购买潜力很快大规模爆发出来,引发了2002年的车市井喷行情。
2002年,广州车市又会发生什么大事呢?且听下回分解。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