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车扎堆上市厂家消化库存 岁末把握购车良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00:17  北京现代商报

  近日,据网上车市最新调查显示,有高达81.9%的家庭年收入在5万以上的消费者在今年和明年有购车计划,其中40.4%的消费者表示将在今年年底购车。网上车市总监华雪针对此表示,数据反映的主要是那些持币待购者,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应该会有一个汽车销售的旺季,但旺季的出现取决于厂商和消费者的价格博弈。

  厂家为消化库存面临降价压力

  调查中消费者认为在岁末年初存在一个合适的购车时机。因为按照惯例,在新年元旦前买车肯定会有不少优惠。道理非常简单,年末正是各家汽车制造厂与销售商向着完成年度销售指标最后冲刺的时候,将有不少汽车厂家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面临降价压力。

  以一汽-大众为例,目前其市场份额持续下跌,众多车型产品当中,捷达仍占很大的比例。根据网上车市的统计,今年1-8月的销量中捷达所占比例接近70%,而一汽-大众寄予厚望的宝来高尔夫所占比例仅为30%;2005年新上市的开迪销售状况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对销量的贡献几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而从历年的数据来看,目前捷达在一汽-大众销量中的比例有了明显的上升。一汽-大众的产品战略实施得并不好,产品陈旧,新产品的推出没有明显拉动市场,欲避免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流失,面临降价压力。

  截至9月底,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上海大众、广州本田、一汽-大众位居轿车生产企业销量前五位。重点企业尚且面临巩固市场份额的难题,小企业的处境可想而知。年底,汽车企业降价在所难免。

  经销商为完成任务将有更多让利

  年底,对于销售商来说,意义尤其重大。完成了指标就意味着厂商可以将销售利润的相当一部分返还给他们,于是在岁末随处可见经销商的优惠让利、购车送礼或者配送装饰等花样繁多的促销手段。

  近期,经销商的促销活动已日渐频繁。

  前一段时间,受市场价格竞争因素影响,君威部分车型的价格出现了大幅的优惠,而近来其价格继续呈现下滑的趋势。8月份,05款君威G2.5跌破19万元;9月底,03款君威G2.0跌破19万元;10月份,05款君威GL2.5也跌至21万元。从目前情况来看,君威的价格仍有较大的降价空间,随着新车上市阶段的过去,经销商的价格应该仍会有进一步的下降。

  目前中型车市场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君威、蒙迪欧等车型的价格优惠幅度再度扩大,而帕萨特也难以独善其身,其中帕萨特B52.0自动04款目前最大优惠金额在2.2万元左右。而帕萨特B5 1.8T手动和9月份相比跌了5000元以上。

  上周五,记者从北京地区经销商处得到了这两款车的价格:B51.8T手动天窗版售价19.40万元,比厂家指导价优惠了2.2万元;帕萨特B52.0自动04款经销商价格17.80万元,比厂家指导价低了1.16万元。

  降价促销,同样波及高端车市场。其中别克品牌的旗舰车型别克荣御目前也有较大的优惠。据网上车市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地区荣御的货源充足,大部分款式和颜色都有现车,这对于一款高档豪华车来说有点异常,可见荣御目前有一定的库存现象。价格方面,除了一些二级经销商的优惠金额超过2万元外,多数4S店都表示能有现金让利,优惠金额在5000到1万元之间。

  别克荣御降价的主要原因是受同档竞争车型的影响。荣御的主要竞争车型是奥迪A6、丰田皇冠日产天籁等,而这些车型在北京市场上的价格波动情况也相当大,尤其是老款奥迪A6和天籁的一些低端车型,近期降价金额都在万元以上。受竞争车型的影响,对市场价格变化最敏感的经销商也开始调整荣御的价格。

  高端车都已撇开自身形象于不顾,使出浑身解数,在激励的竞争中展开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早已争得头破血流的低端车市场,年底势必迎来一场新的“促销大战”。

  新车扎堆上市提供更多选择

  新车永远都是焦点,哪怕只做一天的主角。临近年底,不少厂家已经完成新车型预热工作,各个档次都将有新面孔。新车上市,往往带来先进的技术,时尚的外形,更舒适的乘驾感觉甚至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这些都是“喜新厌旧”的购车族最看重的地方。

  据一项网上调查显示,57%的意向购车人会考虑新车型,64%的人认为由于新车入市,原有价格体系会发生变化,他们表示要等具有杀伤力的新车型将车市价格拉低后再出手购车。

  看来,新车的意义已经不仅在于“新”字本身,不少消费者等的是新车上市以后,对整个主流车市价格的重新定位。

  有业界人士分析说,多数消费者计划在年底或明年年初购车,并且认为目前汽车价格偏高,降价可能性大。说明这部分汽车消费的中坚力量是持币待购者,他们的意见可以用来预测未来汽车销售的走势。

  尽管汽车市场经过了几轮价格战,厂商的利润空间有所缩小,不少业内专家预测今年汽车价格的整体下降幅度将远远小于去年的13%,但随着竞争压力的加剧,继续降价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如果厂商迫于销售压力,再次降价,消费者就会在价格博弈中取胜,成为受益者。(商报记者 李瀛/文)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