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软文”混淆了视听 谁能再为消费者说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 11:05  新浪汽车

  媒体应该是谁的喉舌?记者的文章应该是在为谁说话?

  这个本来很基本的问题正在变得晦涩,制造麻烦的是厂商“看不见的手”。

  当五花八门的厂商软文在各色媒体上舞蹈时,媒体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在垂直下落。

  “软文”,一种相对于“硬广”(工商广告)而言的企业宣传文章,正在成为媒体失信于读者的罪魁祸首。这种有时连“有偿新闻”(因为很多时候可能是免费的)都算不上的文字,却正成为在大多数媒体都可以信手拈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软文”开始是单位领导批示后从广告部门拿过来的“豆腐块”,发上去还有些不情愿;后来是厂商或其公关公司一手交钱一手取货的“关系稿”;再后来呢,则发展到主动献殷勤,把厂商提供的基本素材精心编成漂亮的“新闻稿”,妄图博得好感从而受到照顾;当然也不乏有些更懒惰的,直接把公关公司发来的素材署上自己的名字,为完成编采任务“滥竽充数”。

  毫无疑问,软文的泛滥,是当代媒体的一大悲哀。

  最大的可悲就在于它让媒体丧失了立身之本,那就是“公正性和真实性”,很多本应该“客观公正地报道已经和正在发生着的事实”被“软文”涂上了五颜六色,甚至制造烟雾弹,迷惑着读者的视听。

  软文的存在麻木了不少记者的神经。“原来文章可以这么写!”一些“高水平”的厂商软文甚至无形中“引导”了不少新入门记者的写作习惯。在“软文”的熏陶下,一些“软骨头”的记者不由自主地就会把本该客观报道的消息、通讯写成为厂商服务的肉麻的吹捧文章。

  “软文”像毒品,充斥着软文的媒体犹如疯狂吸毒的“瘾君子”,什么正义感、廉耻心、民族自尊心,什么真实性、建设性、社会责任感,统统抛诸脑后,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少原本优秀的年轻记者锋芒渐失,成了厂商的喉舌和工具。

  对于一个连基本的廉耻心都没有的人,你能指望他见义勇为吗?对于一个成天靠编辑厂商软文完成报道任务、挣点小钱度日的记者,你能指望他写出有见解的文章吗?对于一个被厂商用很少一点钱的广告和软文就“买通”了的媒体,你能指望他真的为读者、为消费者说话吗?!

  一位同仁在看了近期涉及到丰田锐志的很多报道后痛心地对我说,“我从不主张大家大规模抵制日货,但没想到同胞们会这么不遗余力地为日本企业(丰田)说话!要知道有些文章说的比广告还过分!这些不少连开都没开过锐志(有的见都没见过)这款车的朋友,究竟是什么魔力让他们那么写呢?!”

  我一时无语。是啊,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丰田的强势?还是锐志的出色?我只能说,厂商发到媒体手中的软文的确影响了太多记者的写作,实际上锐志只是厂商软文大举登陆汽车媒体的一个代表。这不能不让人感慨:软文猛于虎啊!

  话说回来,软文发太多了对厂商未必总是件好事。因为它太容易激起消费者的逆反心理,使得宣传推广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说到底,谁也不是傻子,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之一,为了这个职业的声誉和社会形象,也为了让自己的身价更加保值和增值,我有点自私地希望记者同行们:正义感多一些,再多一些;那种脱胎于厂商“软文”的文章少一些,再少一些。

    (作者:新浪青年汽车论坛评论员 徐骋志)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