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宣传执行力度不够 汽车新政策法规是不是摆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 16:52  青年体育报

  国庆前后,与汽车行业相关的政策文件纷纷盖章生效,进入市场开始履行他们各自的神圣使命,《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关于规范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明管理的通知》和进口车的“落地完税”……为车市平添几分热闹。这些政策对于规范国内的汽车市场,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与此同时,媒体惜字如金的寥寥报道和深刻解读文字并没有铺天盖地,消费者对于今天中国政府到底颁发了何种具体政策法规仍初知半晓,对这些“办法”、“措施”的具体内容仍心存困惑,一头雾水。更让人奇怪的是政策尽管试行、施行,政策、办法规范治理的对象——国内汽车市场却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一位经销商和记者调侃说“政府关心税收,商人关心利润,消费者关心利益,政策关心大家”。一个政策如果是起到平衡三者的作用,要么就是政策本身没有针对性,客观失去了效用,要么就是政策执行者没有去执行,主观放弃了监督。当然,还包括监督不力。

  10月1日,《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正式执行。记者为此采访了部分品牌厂家、经销商和汽车交易市场负责人,还有部分消费者。无独有偶,记者得到的反应惊人一致:“无所谓”。

  《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表现比较积极,汽车大卖场和经销商均表示要借《办法》扩大二手车置换业务,而消费者却表现出对于取得二手车流通资格的主体的公正性和专业性、信用度的怀疑。显然,离开了汽车消费者的支持,获得二手车交易资格的经营主体能否想当然获利真值得掂量。

  北京一个颇知名的汽车大卖场的一个负责人,面对记者询问办法的出台,到底对经营模式和经营业绩将产生何种影响时,干脆利落、不容置疑地回答:“没有影响”。在记者的追问中,他说:“当前政府的行政作为中,很大一部分属于例行公事,只是走过场,做官样文章,但文件不意味着一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符合。”

  记者并不十分苟同这种武断,但认真分析社会现实,也不难得出如是结论:办法、政策的制定固然只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事,不得不为,否则真要被国际游戏规则判定犯规,10多年艰辛谈判换来的结果也要付之一炬。而是否真正能够执行下去,或者执行之后会产生多大的连锁反应,对这些连锁反应是否已经准备了足够应对的方案,更直接的问题是是否有足够的人去执行,回答恐怕都是否定。譬如如果严格按照《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对于进入流通领域的经销商必须取得厂家授权资格的要求执行,90%的流通商都得退出市场,市场是从此规范了,但由此引起的失业问题,社会稳定问题,恐怕绝非某个官员或某个部门敢于承担、愿意承担。

  之所以改革难,其实是因为改革最担风险,前途未卜。而寄希望于一个改革集体来承担这份风险,除非成败与否直接和改革方案制订者和执行者利益休戚相关,否则只有一种办法能够推动改革,那就是外部力量逼迫使然或者颠覆使然。

  对于国家有关部门汽车政策、办法的出台,消费者的态度总体上是持欢迎的;而对于具体执行,所有人都是持怀疑的。以致在政策正式执行几个月前,记者仍能听到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的高论。

  政府对于新政策的宣传没有达到基本普及的效果。而且朝令夕改的随意行为到处可见,《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 》因为包括北京吉普在内的几个国有企业的强烈要求,将进行部分修改,延期实施,同时豁免某些企业缓期一年执行……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政策与市场应该是引导监督,和谐共存的相互依存关系,而如今,凡是政策放宽的都实施了,凡是政策收紧的都抵制了,中国的特色市场经济到底走到了哪一步,政府推动市场改革的决心是否真有那么坚决呢?(记者 戴军)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