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利润下降 汽车厂自主开发积极性上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 16:17  中国汽车报

  今年上半年行业整体利润率急剧下挫,给所有汽车企业敲响了警钟。

  据国家发改委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发布的数字,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利润同比下降48.8%,减利额为206亿元,而在去年同期,汽车行业的利润是同比增长12.6%。绝大多数乘用车生产企业在此次利润下滑的大潮中都未能幸免,特别是在行业内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15家大型汽车集团,利润下跌高达70%。由于自主开发整车以及零部件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最有效手段,所以,通过自主开发降低成本以保证后续发展,已经成为汽车企业摆脱利润下跌的必由之路。

  自主开发企业快马加鞭

  日前,有消息传出,长安汽车将在明年推出三款代号分别为CV6、CV7和CV11的轿车产品。其中CV6、CV7有两厢和三厢两个版本,装配1.3升、1.6升和1.8升三款发动机。目前,除1.8升发动机尚在研制中外,其余两款发动机产品都已经开发完毕。

  尽管一直坚持走自主开发之路,但长安依旧没有摆脱利润下滑的厄运。据长安汽车方面的分析,其上半年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在微车,除了长安之星系列车型降价导致盈利能力下降之外,利润本就很小的奥拓占长安汽车销售总量的比例大幅增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新轿车产品显然是长安汽车试图提高盈利能力的举措之一。长安汽车内部人士表示,自主开发轿车产品是长安既定的战略目标,在利润下滑的形势下,通过新车型完善产品序列,可以增加企业的盈利点,希望通过自主开发的新车型摆脱利润下滑的窘境。

  在得到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9.1%的“不佳战绩”后,天津一汽夏利这个本就崇尚自主开发的企业开始更加全身心地打造自主品牌。继在上海车展上高调推出自主开发轿车C1、D1后,一汽夏利总经理助理、产品开发中心主任张群日前透露,一汽夏利将在未来5年内,至少每年推出一款自主开发的新车,其中包括代号为X310和X311的两款车型。X311已经完成了设计开发,很有可能在明年的北京车展上推出,X310也开始进入研发阶段。有业内人士分析,一汽夏利通过C1、D1以及一些后续车型逐渐向中级车领域渗透,必将扩大盈利范围,从而达到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

  在利润持续下降的警报声中,一些高举自主开发大旗的企业更加快马加鞭,欲通过自主开发找寻增加利润的良方。

  合资企业自主开发苗头显现

  合资企业一直因为缺乏自主开发的积极性而饱受外界抨击,但是在利润大幅下降、火烧眉毛之时,他们也不得不开始考虑掉转船头,将进口零部件和关键总成的高额费用用于自主研发上,以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率。

  在长春车展期间,坐镇“主场”的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透露,一汽-大众将在未来推出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自主开发产品,新产品的品牌将由一汽-大众合资公司所有,合资公司自主品牌事宜由一汽集团全权统筹。

  日前,记者又得知,郑州日产研制的自主品牌车型已经内部下线成功,并且开始路试检测。据郑州日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介绍,该公司有两款自主品牌车,为世界知名设计师设计,国内研发制造,车型全为SUV产品。他表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收购郑州日产51%的股权、成为最大控股股东后,制定了利用郑州日产现有资源,结合其生产SUV和皮卡方面的优势,全面拓展新产品的规划。未来还会有MPV产品出现,自主品牌将在其产品序列上占很大比重。另外,海南马自达也放出话来,即将自主研发本土化车型。

  与此同时,基于利润的大幅缩水,各大汽车公司高层也开始为合资公司上自主品牌车型预热。在几个月前结束的2005年北京财富论坛上,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表达了“合资企业也要搞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与合资企业并不对立”的观点。广州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曾庆洪也表示,不久他们将把自主品牌落到实处。在新下线的新奥德赛和新雅阁的研发上,广州本田的研发人员参与了大量的工作。而接下来,广州本田将推动零部件的进一步本土化,以实现整车真正的本土化生产,在此基础上,落实自主品牌的开发。

  很显然,利润下滑的严峻形势,迫使合资企业将回避已久的自主开发问题重新摆在了桌面上。

  非合资企业更占优势

  一旦合资企业积极投入自主开发行列,一直致力于自主开发的企业免不了再经历一场恶战。但是相比之下,那些已经拥有了自主品牌的企业在产品上已经先行一步,在这场通过自主研发实现的利润争夺中,非合资企业显然更占优势。

  毫无疑问,合资企业在资金和技术实力上的优势很明显,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是非合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无法比拟的。但是非合资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自主权,业内人士表示,拥有自主权的非合资企业可以自主开发市场需要的产品,这相比起合资企业来说,极大地缩短了自主产权车型的开发时间,从而可以在产品上先行一步,能够更早地摆脱利润下滑的阴影。(记者 冯英杰)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