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浪淘沙的方式促进车市新陈代谢,价格战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战争永远是惨烈无情却又无法预测和控制的,有人悲壮地倒下,有人苟延残喘,也有人毫发无损衣锦还乡。在汽车价格战里,同样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有的车型壮烈牺牲遭遇停产,有的车型命运多舛苦苦支撑,有的却能金枪不倒独善其身。其实,没有谁心甘情愿失去健康的肢体更别说丢掉性命,只是一旦参与战争,死伤就是难免的。为了保全自己,每个车型都使出了浑身解数,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个性需求……而降价则是其中最有利的促销武器。
碍于面子和营销策略的考虑,厂商通常会给自己的降价贴上各式各样迷惑眼球的标签,比如“回馈广大顾客”、“新年好礼相送”、“周年纪念优惠”等等,而实际上追求赢利才是商业活动的最终目的,侵蚀利润的事谁愿意主动去做,降价的真实原因只会是因为车“卖不动”,才只好以价格吸引越来越精明的买主。几乎每一次的降价都能对销售多多少少产生一些推动作用,但是,降价是有限度的,毕竟成本不可忽略,所以当价格接近底线时,停产在所难免。当然,每款车停产退市的原因都是多方面的,或者由于外观的落后,或者为了让贤,不过价格缩水的理由最为敏感也最值得关注。
所以说,汽车价格战也是一场车型“淘汰赛”,虽然残酷,却也是把“双刃剑”。以大浪淘沙的方式促进车市新陈代谢,价格战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当今的中国车业已融入全球一体化,世界汽车研发水平提升及新车研发周期的缩短,而“中国车型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通常,跨国汽车公司每隔5至6年才会在全球各地推出一款基于全新平台上设计开发的新车型,外观内饰方面的小改动经常会有,一般是一年一次。但在观察国内车市之后可以发现,两年引进一款新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每家公司每年推两款集20多种改进于一身的改良款新车,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各车型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必须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来适应国内路况和消费者口味的改变。车型的更新换代可以促使汽车生产厂家不断研发,引入更多更先进的车型来满足日益成熟的市场消费需求,起到推动市场发展的作用。
其次,降价是让水分过多的中国汽车价格走向真实的必经之路,也是汽车产业通过竞争得到改造的必经之路。2003年1月,新广本雅阁以低于上一代产品近4万元的价格上市,让人直呼看不懂:“轿车,你到底有多少利润?”据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指出,每辆本田雅阁可以让本田在广州的合资企业获得超过3000美元的净利,是美国同等车型的3倍。不光是雅阁,中国轿车业的平均利润率比国际轿车业的平均利润率高出几倍,被不少消费者认作“暴利”。过去20年,在轿车工业受到保护、竞争不充分的前提下,有限的几个轿车生产企业就没有动力去取悦消费者,更不要说去做降价的事。如今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价格作为竞争最为明显的符号,自然一路往下掉。对消费者来说,能买到更实惠的汽车当然是值得庆幸的,而降价更是改造整个产业的手段。这样的例子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比比皆是。遥想当年彩电市场,也是群雄并起纷争,而后价格大战,优胜劣汰,逐渐形成几个大型企业,然后是整体产业技术和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汽车业也只有通过竞争来实现这个目的。仔细分析近年的降价潮,会发现,正是那些后来居上的企业才更富有竞争的动力和激情。他们知道,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让自己进步。过去20多年的轿车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缺乏竞争,才没有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享誉世界的民族品牌。所以,让降价来得更猛烈些吧,让竞争来得更充分些吧,让轿车消费与大众更靠近些吧。
战争让人深恶痛绝,可是生存竞争又是不可避免的。也许,从战争中得到的启示才是更可贵的。在汽车的战场上,我们得到的启示是:“降即是生”,为了能够继续驰骋战场,降价是明智的选择。
□文/萧潇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