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似乎应该以“新车年”来命名。
前8个月,新车的出生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屈指一算,包括改款车在内的上市新车已近70款;而进入9月,各厂商间的新车大战更是气势恢弘,几乎平均每两天就有一款新车上市,且其中不乏重量级车型。应该说,如果仅从新车上市的频率看,今日的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新车数量如此之多,确实令人兴奋,但问题是——这当中有多少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历数这70款新车,虽然时间过去并不久,但能让我们牢记的名字似乎并不多。
厂家寄希望于推出“新品”来旺市,这本没有错,但随着近两年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新车的杀伤力开始变得越来越小,“新车效应”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而众多新车的降价频率和幅度则是愈演愈烈。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恐怕除了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越来越理性,还有就是这些新车没有很好地迎合消费者的喜好,直白点儿说就是还存在着质量、技术、性价比以及诚信度等方面的“缺陷”。
那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新车呢?很简单,看看桑塔纳、捷达、富康的老当益壮、长盛不衰,瞧瞧凯越、伊兰特的异军突起、持续走热,还有夏利、吉利、奇瑞这些经过市场洗礼和考验并最终破围而出的本土精英,就可以找到答案。
目前,对于越来越多的入市新车,越来越理智的消费者已不再买账——汽车作为一种融高科技、精密制造于一体的产品,频繁更新是否意味着其在质量及品质上有缺陷?自己刚买的新车说不定几个月后就成了二手车市场上的旧车,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无法接受的。于是,很多消费者都将目光再次投向了老品牌。
看来,正处在“发育”期的中国车市现在需要的,不只是多生孩子,还要生好孩子,只有做到“优生优育”,才能成功并长远地占领市场。 作者:杨春福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