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企业自主研发之困:投入巨大但成效缓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 08:58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不能永远都当外国的加工厂,必须在核心技术上独立自主,打出自己的民族品牌,实现自主研发。”一汽技术中心总工程师李骏说。

  事实上,自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简称一汽)成立开始,就寄托着无数中国汽车人的梦想。

  但在乘用车的核心技术方面,李骏等一汽自主研发人员的表现难免苍白。

  “不是我们做不了轿车的发动机。虽然刚刚自主研发的红旗HQ3,最后还是采用了国外企业的发动机,但并不代表我们技术中心做不出来,这里主要有个经济效益问题,集团必须考虑直接购买划算还是自主研发划算。”李骏告诉记者。

  或许,在自主研发的理想和现实的钟摆之间,起最终作用的,可能还是金钱。

  艰难的龟兔赛跑

  “很多人认为一汽在自主研发方面没有努力,事实上,我们已经投入了很多。”李骏为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1999年,李骏全面接手一汽技术科研中心,从2000年开始,一汽每年的研发费用是10亿元。“我们正在向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发展,其中管理费用3亿元,包括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折旧、福利等。3亿元是分母,所以我们正在努力地扩大分子,这个比值是集团考核我们业绩的标准。这几年都保持在10亿元左右,我的远景是2010年做到15亿~20亿元产品研发投入,约占届时一汽销售总值的2%。”

  目前一汽的目标是,力争使产品研发经费达到集团销售收入的3%左右。虽然和国内企业相比,已是较领先的数字,但与跨国巨头比较,则低得多。

  国外主要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费投入比例一般为销售收入的5%左右,而在一些德国企业,这个数字更高达10%。

  “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子最后输了,但是,在现实中,兔子并不会睡觉,这场比赛时间越长,差距越大。”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唯一胜的机会是给乌龟装上飞毛腿。”

  核心研发之困

  做了多年的一线自主研发,李骏深谙此中道理。现实中,纵然只是乌龟的速度,也要坚持下去,因为向前跑着,总比停滞不动好得多。

  “一汽的确在扎扎实实做自主研发。”一汽集团老总竺延风曾多次说到,“所以,我说要耐住寂寞20年。”

  目前,2004年一汽的自主品牌已经占了其产品的50%。这几年,一汽每年经营的收入70%来自创新产品。自2000年以来,一汽研发投入达70多亿元,相继开发了17个平台58个系列的920种车型,投入12亿元自主开发了奥威发动机,并投放到市场。同时,一汽准备把开发奥威的经验不断扩展到轿车上去,支撑起轿车自主开发的平台,增强轿车自主开发体系的建设。

  一汽勾画的研发体系为,核心机构放在长春,同时在北京、天津、大连等城市设分支研发机构。“比如我们在无锡建立的柴油机发动机试验基地,在这里随意设计的一个发动机能实现年产5000台的能力,这为我们探索什么样的发动机最适合用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骏说。

  但是,乘用车和商用车核心动力技术的不均衡发展,仍让一汽的自主研发饱受质疑。“主要是钱的问题,研究一款奥威发动机,10来亿元就够了,可真要自主研发一款优秀的轿车发动机,可能是这个数字的几倍。”一汽内部一人士称。

  现实状况下,李骏们只能暂时放弃乘用车发动机的绝对自主化研究,而把乘用车自主研发的核心放在总成实验上。

  一汽集团副总安德武透露,在乘用车方面,一汽有南北两个实验基地,长春附近的寒带试车场以及较远的海南热带实验场。其中,在总成实验能力上,一汽集团近来每年有2亿元到3亿元的投入,今年在建工程是2.5亿元。

  无论如何,李骏相信,不管自主研发还是充满希望的,以汽车电子为例,自主研发的汽车电子除在明年批量投放市场外,到2008年可以实现部分自主,到2010年实现完全自主,这其中包括发动机共轨技术,自动变速器也执行同样的市场战略。

  对李骏们来说,自主研发的成败与否,仍然有两大成绩。

  其一,保住了核心的科研人才。李骏告诉记者,在一汽技术研发中心,一个最普通的工程师年薪也在5万元人民币左右。此外,“我们还有完善的项目管理,2000年开始实施项目制,到今年开始实行强项目制,项目经理有一次自主审批20万元资金的权力等,这种管理能更充分地发挥技术人员的能动性,以留住人才。”

  其二,保留了自主品牌。几年前一次和一家全球汽车巨头不成功的合作经历让李骏记忆深刻,当时,对方以一汽缺乏发动机核心技术为由,在协议中规定将在4年后取消一汽的品牌,也就是说,一旦与对方合作,中国将从此失去“解放”这个国产汽车品牌。“虽然合作流产,但国外巨头咄咄逼人之势,激发了研发人员的斗志。”

  红旗怪圈

  一汽自主研发的现状并不让国人满意。其中的根源在于,依旧不景气的红旗和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红旗情结”。虽然不久前的长春车展上,再度露面的大红旗概念车又一次引起了轰动。但随后,一汽轿车总经理张丕杰透露,红旗HQ3与皇冠共线生产,此消息引起一片哗然。

  无论是不是自主研发经费的限制,饱受关注的红旗HQ3又一次选择了“组装”的老路子。发动机并非国产,变速箱也来自丰田,这和人们心目中的“红旗”应有的形象相去甚远。

  竺延风和张丕杰多次表示,红旗此后要走高档的路线,但是此高档与彼高档之间,由于差了核心自主技术,让一切都改变了味道。

  只要红旗的尴尬在继续,扛旗者李骏们肩头就永远是沉甸甸的。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