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公布的2005年度百强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结果中,江铃汽车(000550)连续第三年入选中国百强上市公司,综合评价高居汽车类上市公司榜首。
这显然为福特继续增持股份提供了很好的理由。但这一目标却与现行政策产生了碰撞。“《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是福特继续增持的主要障碍。”西南证券汽车行业研究员董建华分析说。
9月5日,江铃汽车董事长王锡高就该问题首度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在现行的法规下,(福特如果继续增持江铃股份)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
业绩提升江铃难舍洋和尚
“许多外国专家原本中午只吃一点儿水果,更别提吃辣的了,现在他们中的好多人甚至已经习惯了江西菜。”公司内部员工向记者介绍说。
而进入江铃之后的福特,其适应性显然不只在辣椒上有所体现。“同以前相比,福特的进入使江铃汽车在管理上明显得到了强化,主要表现为财务状况更加稳定,现金流明显改善。”董建华向记者分析说。
根据刚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在综合财务效益、资产质量、偿债风险、发展能力等指标而进行的分析中,江铃汽车综合评价得分在1400余家上市公司中位列第29位。
2004年以来,在宏观调控、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内汽车行业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阵阵寒意。在此背景下,江铃汽车的突出表现在令人感到欣喜之余多少也有一些意外。但在江铃汽车财务总监王文涛看来,由于福特专家支持江铃狠抓成本控制,所以公司毛利润远高于同行并不奇怪。“公司为此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成本管理平台,由财务部门牵头各个部门合作,通过改进技术来降低成本。”王文涛说。
“汽车企业如果没有持续的新品开发很难有持久的竞争力,福特恰好弥补了江铃在这方面的不足,这也是江铃甘心让福特掌控公司管理权的前提。”董建华分析说。而据记者了解,江铃汽车的新产品V348马上会在中国和欧洲同步上市,除此以外,江铃也在关注着福特其他产品。
2004年,江铃汽车原第一大股东江铃集团与长安汽车联手组建了江西江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铃控股”),双方各占了50%的股份。江铃集团此举曾被外界猜想为长安与江铃进一步整合的前兆。而福特作为长安汽车的合资方,双方各拥有长安汽车子公司——长安福特50%的股权,主要生产乘用车。对此,董建华分析说,这恰恰说明了福特的中国战略构想,即长安福特以生产乘用车为主,江铃汽车则主要生产商用车。
江铃汽车总裁陈远清则指出,轿车比商用车有更多的附加价值,市场变数、复杂程度更高,因此国内可以把商用车作为突破口使中国汽车在世界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相比之下,确立一个国际轿车品牌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
十年结缘成就福特梦想
目前,江铃汽车总裁陈远清、财务总监王文涛、副总裁钟万里、凯文·威朴均来自福特方面,同时在董事会中,福特和江铃方面占据数目对等的席位。
“福特几乎已经拥有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某汽车业内分析人士就此指出。
福特最早同江铃结缘始于江铃B股的发行。“1995年左右,国际汽车巨头都把眼光盯住中国市场,很多国际巨头都希望在中国市场进行一些风险不大的尝试。福特也曾经和上海大众接触过,但没能实现合作。而此时的江铃业绩正在稳步上升,又恰逢江铃B股上市,所以江铃进入了福特的视野,成为福特在中国最好的合作伙伴。”王锡高董事长介绍说。
1998年,福特首次增持江铃B股,控股比例达到29.96%,2005年8月福特再次增持江铃B股,控股比例达到30%。而根据《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若通过证交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超过30%股份时,应当依法向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得到有关部门豁免的情况除外)。因此,0.04%的股权变化对福特来说,象征意义明显大于实际意义。
而福特继续增持的政策障碍还不仅限于此,根据2004年实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相关规定,股票上市的汽车整车、专用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股份公司对外出售法人股份时,中方法人之一必须相对控股且大于外资法人股之和。
2004年,江铃控股成立之后,江铃汽车随后在2005年7月7日发布的公告中明确提出,福特汽车公司(包括其不时指定的关联公司)在收购人完成此次收购后三年内或以后的任何时间拥有购买收购人持有的江铃汽车不多于7%(含本数)股权的选择权。
有业内人士因此推测,福特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福特汽车与江铃控股对等持股,即双方各自持有大约37%的股份。如此看来,如何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能否得到要约豁免成了最大的悬念。
另据记者了解,今年年初刚刚到任不久的新管理层已计划向董事会提交江铃汽车第一个五年计划书。其中对江铃汽车未来的产品规划、经营目标、公司发展方向等五个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划。福特显然已经把江铃汽车作为了其实现中国梦想的重要部分。刘晨胡朝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