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当记者向某整车生产厂家负责人祝贺该厂产品即将再次批量出口时,不料这位负责人忧心忡忡地向记者表示,花了不小力气开拓出的出口新路子刚刚有些成果,哪曾想这么快就要面临价格战,而且竞争对手竟然是同样来自国内的厂家,所以出口前景难言乐观。
出口轿车单价快速下降
中国的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这些年确实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中国汽车产销2000年突破200万辆,2002年突破300万辆,2003年突破400万辆,2004年超过500万辆,实现连续3年每年跨上一个百万辆级台阶,产销量3年翻番,以“6+3”跨国汽车集团为主体的外国巨头也悉数到齐,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超过1000万辆,生产量和消费量有可能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但是,中国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此起彼伏的价格战,就显示出了市场的极不成熟,表明整体产业还未走出初级阶段。
当汽车产品在国内出现供大于求时,企业选择将有竞争力的车型推向国际市场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国内市场上恶性竞争的弊病似乎也随之“出口”。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小轿车(含成套散件)出口快速增长,达到创记录的9600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83%;统计表明,虽然目前我国小轿车出口车型主要是奇瑞、夏利、吉利、哈飞路宝等自主品牌,以低档经济型轿车为主,但出口平均单价呈现下滑势头,上半年出口小轿车平均单价仅为7238.5美元,同比下降了14.4%。
摩企兵败海外的警示
如今在国内汽车企业就职的高层人士中,不少人曾经有着多年摩托车行业的从业经历。现为某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的赵先生就有丰富的摩托车销售经验,他告诉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和这几年的汽车产业一样,中国摩托车产业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发展阶段。也是在短短数年间,中国的摩托车产量就突破了1000万辆,一跃成为世界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产能的快速扩张加之税收、限摩等原因,使得国内摩托车市场很快饱和,供大于求迫使市场选择向外突破,于是各大摩托车企业纷纷杀出国门。
到了2000、2001年,摩托车出口的急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出口国。在利益驱动下,投身到国际市场搏杀的国内摩托车企业越来越多,不夸张地说,世界上凡有摩托车的地方就有中国制造的摩托车的踪影,2004年我国摩托车总产量达1700万辆,出口400万辆到世界157个国家,创汇14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就出口189.4万辆,创汇7.49亿美元。充分而激烈的竞争使得中国摩托车企业以惊人的低价在国际市场打下了半壁江山,但竞相杀价的结果是中国摩托车企业在海外两败俱伤,也导致已占世界产量的二分之一的中国摩托车工业经过这么多年发展,虽是世界摩托车生产大国,但无法成为摩托车生产强国。
以越南市场为例,个别中国摩托车企业刚在该国开拓市场成功,还立足未稳,大批同样来自中国的摩托车企业已蜂拥而至,致使只有60万辆市场规模的越南,短时间内涌入近200万辆中国制造的摩托车。要想在这场价格战中取胜,只能是降低成本,于是一些劣质产品开始出现在越南市场,严重损坏了中国产品的声誉。随后越南政府的反倾销及各种限制措施接踵而至,中国摩托车产品遭受了惨重的打击。从2002年开始中国摩托车出口越南急速减少,进入2003年已经几乎为零,从而使日本生产的摩托车产品重新占领越南市场。从零到200万辆再到零,这个数字的变迁,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在海外市场恶性竞争惨败而归的血的教训。
“在马来西亚,中国汽车企业很有可能要重演摩企兵败越南的悲剧。”赵总这样对记者说。
轿车出口还谈不上起步
继摩托车产业之后,我国汽车产业现在又开始踏上进军国际的征程:今年上半年,奇瑞汽车出口3419辆,目前奇瑞产品已出口到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埃及、孟加拉、古巴、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与此同时,天津一汽1100夏利N3轿车5月在天津新港装船发往中东和北非;56辆上海大众生产的GOL轿车7月销往哈萨克斯坦;比亚迪生产的首批出口哥伦比亚的128辆微轿福莱尔7月也在西安装车,这是继出口叙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后,比亚迪开辟的又一出口新市场;而华晨汽车将在年内出口2000辆中华轿车到埃及。
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共有1114家企业经营汽车出口,与2003年相比增长了58%,其中出口主力是商用车,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商品出口总值达到90.5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57.2%。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在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出口还会保持较高速发展,但作为乘用车中的轿车,在出口方面虽然增长幅度不小,然而基数太小,眼下连起步都算不上。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总裁胡茂元在今年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上曾指出,中国的汽车产品能够出口北美市场,说明中国汽车工业通过20多年的合资合作,在产品制造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低价位的汽车市场上已显露出一定优势。但即使能出口到发达国家,与世界先进的汽车公司相比我国还有一定差距。
加强自律杜绝恶性竞争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的产品出口的优势主要是低廉价格,汽车也是如此,与日韩企业相比,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更加便宜。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生产出比中国更便宜的轿车来,由此可见中国汽车企业生产的经济型轿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仅仅靠低端汽车产品去冲击海外市场甚至靠竞相杀价获得短期利润回报,无疑会给刚刚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造成负面影响。否则即使将来中国成为汽车出口大国,也只能确立在国际市场上“廉价车”的地位,无法成为汽车出口强国。因此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要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努力练好“内功”,要尽快熟悉出口国当地市场,不要把心思放在打自己人上。
商务部有关人士也特别强调,我国轿车出口刚刚起步,主要是以低价取胜,出口市场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要保持轿车出口的良好势头,国内汽车出口企业一定要不断提高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加强自律,创造一个良好的出口环境和秩序。千万不要在国外打价格战,恶性竞争,重蹈摩托车出口的覆辙。
资深汽车人士钟师认为,中国企业因受不同的国内竞争环境和企业文化影响,往往把市场竞争看成你死我活的游戏,缺乏竞合和共赢的心态,所以至今尚能出现几家靠资源垄断性的世界500大企业,而不能出现竞争性的国际瞩目品牌。汽车出口充满着长期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现在可由两种方法对待新近抬头的轿车出口态势:一是任由出口企业散兵游勇、自生自灭去闯荡国际“江湖”,结果可能会个别强者生存,弱者被淘汰;也有可能出现中国出口企业自相残杀,共同做垮海外市场;二是政府部门和行业商会出面规范出口秩序,使得有限的汽车出口资源有效地投放到有价值的海外市场。但是怎样来规范出口市场,对于管理部门来说是一个难点,怎样解决出口企业之间的公平、公正的竞争和效率的平衡?如果政府部门没有握有出口信贷、出口退税之类的“胡萝卜”,如何能同时举起约束的“大棒”?自主出口企业凭什么要受有关方面的约束?如果政府部门和商会从轿车出口的初期就无从引导,等到海外市场做乱以后变得不可收拾,再搞出什么条例或措施已于事无补,这方面经验还应从日本、韩国汽车出口发展经验中去汲取。
相关链接
深受低价竞争之苦重庆摩企签订《自律公约》自救
饱受低价竞争之苦的重庆22家摩托车企业为重振行业雄风,在重庆摩托车行业协会的号召下,近日签订《反倾销自律公约》,提倡企业优质优价竞争,希望将以数量为本的竞争思路转换成靠质量取胜。
据介绍,22家企业几乎覆盖了重庆全部摩托车企业。《公约》中要求,企业产品必须有产品公告及3C证书;企业不相互侵犯知识产权,不仿冒成员企业的产品和剽窃成员企业的技术;提倡优质优价,反对低价倾销。
重庆素有“摩托车之都”的美誉。从1971年全国第一辆50型民用摩托车在嘉陵厂诞生,20多年来,重庆摩托一直遥遥领先其他省份,占据了全国产量的半壁河山。但随后,重庆企业不计成本的恶性价格战让他们“最怕他乡遇故知”。
本报记者 史天舒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