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碰撞规范年内出笼 明年3月开始首批测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 11:37  新京报

    国内标准略低于欧美标准,明年3月开始首批测试

中国版的汽车碰撞规范CNCAP将对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资料图片

  中国购车族们不久之后便不必再从国外网站搜罗汽车安全碰撞试验数据,中国CNCAP新车碰撞标准有望在年内出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试验研究所一位部门负责人日前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研究所汽车碰撞安全专家正在着手制定中国CNCAP碰撞测试标准,首批新车碰撞试验最早在明年3月展开。

  CNCAP比国家标准更具参考性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筹划中的中国CNCAP初步确定包括正碰、侧碰、后碰三项内容,汽车厂商可在自愿的原则下提供样车进行碰撞测试试验。考虑到仿真假人等试验成本,技术中心将参照强制性汽车碰撞试验收费标准收取一定费用。

  2003年,我国已经制定GB11551汽车正碰国家标准;而在2006年,汽车侧碰国家标准也将开始实施。“国家强制标准有了正碰、侧碰试验,我并不太理解NCAP有什么实际意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合资厂家人士对记者表示。

  “主要的区别是国家强制碰撞标准是汽车安全的最低入门标准,结论只有通过与否,60分与100分在结果上并没有区别,并无法体现不同汽车产品安全性能的差异。”前述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而CNCAP测试由厂家自愿参加,车身被动安全性能的优劣以星级直接体现,测试结果向社会公示,购车人对各种安全性能的差异一目了然。”

  国内标准将低于欧洲

  据了解,目前欧洲NCAP的碰撞测试有两个基本项目,即正面和侧面碰撞。正面碰撞速度为64公里/小时,侧面碰撞速度为50公里/小时。欧洲NCAP组织根据两项碰撞的综合成绩均衡后得出总分,再换算成星级评定向公众发布。

  目前我国实施的GB11551汽车正碰强制标准远远低于欧洲NCAP标准。据该负责人介绍,正碰速度我国标准为50km/h,欧洲NCAP为64km/h;碰撞方式我国GB11551标准为100%正面碰撞,欧洲NCAP为模仿出现几率最高的两车对撞情况40%重叠正碰;此外中国GB11551试验中使用的墙壁为可吸收部分能量可变型墙壁,而欧洲NCAP使用的是刚性墙壁。

  2004年国内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9.2人,而日本的数值仅为1.3,低劣的汽车安全水准已经成为我国交通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痼疾。CNCAP推出后会不会导致大量国产车型在安全碰撞中获得恶评?该人士表示,考虑到中国汽车工业的现实水平和中国与欧洲车主驾驶习惯的差异,CNCAP在借鉴欧洲NCAP的测试技术的基础上,实际试验标准将略低于欧洲NCAP.“就像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开到180km/h以上是经常的事情,但在中国的大城市里能开到60km/h就不错。”

  第三方测试推动汽车安全升级

  欧洲NCAP自1997年诞生时有效推动了欧洲汽车安全水准的提升。

  国内汽车碰撞安全专家、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周青向本报记者介绍说,独立的第三方汽车安全碰撞试验有效提升了汽车行业安全水准。在美国NCAP之外,美国保险业联合组织了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保险公司发现,某些车型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脚腕部位受到严重伤害并由此致残的几率较高,保险公司也为此承担了高额的赔偿费用,后来保险公司大幅调高这些车型的乘员责任险费率,并最终迫使汽车厂家投入大量资金技术以提高车辆的下肢防护能力。

  汽车厂商对CNCAP的态度则比较谨慎。奇瑞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秦力洪表示,QQ风云均顺利通过了国家强制性碰撞试验,CNCAP将公正检验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汽车的安全性能,奇瑞对其出台持欢迎态度。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合资汽车厂家人士则表示,粗略估算新车每参加一次CNCAP需要损毁三辆新车,支付的测试费用预计将达30万元,对于中小汽车企业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确保CNCAP的公正客观性,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与完善的监督流程,以避免CNCAP沦为变相商业行为。

  -NCAP释义

  NCAP是NewCarAssessmentProgramme的缩写,即新车评价规范。NCAP最早出现在美国,由美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牵头组织实施,随后欧洲和日本等国都制定了相关的NCAP.目前全球最具权威性和最严格的欧洲NCAP由国际汽车联合会(FIA)牵头,其性质不依附于任何汽车生产企业的独立第三方机构,所需经费由欧盟提供,不定期对已上市的新车和进口车进行碰撞试验。

  鉴于NCAP对消费者购车选择产生的巨大影响,欧洲主流汽车品牌对NCAP成绩非常重视,部分企业在新车样车碰撞结果不佳时甚至主动对产品进行改进,并进行二次测试。(记者 张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