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经历了数次人事变动,但南京菲亚特此次将总经理和商务部负责人同时撤换的举动在其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8月24日,南京菲亚特发布一则简短消息称,2002年加入南京菲亚特董事会的意方代表马思博出任公司总经理一职。
人事调整的背后,是中意双方面对现实,相互博弈妥协的结果。但是服下这剂猛药之后,南京菲亚特的沉疴如果还不能消除的话,下一步又该怎么办?
猛药治病
据南汽一位高层透露,8月22日,南京菲亚特现任总经理苏同昌已经内部离职,来自菲亚特总部的意大利人马思博(菲亚特品牌国际协调部长)接任了苏的工作;同时,其商务部总经理再次更迭,作为意方代表的叶良侠离职,由现任常务副总经理景伯青全权接手。
人事变动源于南京菲亚特不佳的经营业绩。坊间盛传,去年南京菲亚特亏损了3个亿,而今年前几个月公司仍平均每月亏损3000万元,导致外方对合资公司经营业绩极为不满。而在业绩不佳和中外双方高层矛盾的双重压力下,合资公司人事变动再次上演。
“意方根本不懂中国市场,还很死板地坚持己见。”这就是外界听到最多的南京菲亚特中方管理人员对其合作伙伴的评价。“当初意方决定将多宝拿到南京来生产,2003年开始启动,但是投入2亿多元、生产线都准备好后,他们又决定不干了。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和他们沟通。”南京菲亚特另一位中方领导表示。
“意方的做法确实让外界难以理解。”一位在南京当地工作的汽车业内人士表示:“以前菲亚特中方代表恰巴在中国呆了两年,和中方沟通还不错,现在意方换了米瑞斯,双方只好从新磨合。”
从营销策略看,意方一直着重强调品牌战略,而中方则是强调价格战略。意方认为降价将使菲亚特品牌受损,同时减少了股东利益。当初意方正是对孙勇的大刀阔斧降价极为不满,所以换来了意方代表主管销售。但是叶良侠的到来未能力挽狂澜,证明南京菲亚特所面临已不仅仅是营销问题。
于是以人事变动为先,一时间南京菲亚特最近有关增资、引进新的生产平台等说法风起云涌:合资双方将增资8亿元;南京菲亚特将引进新的180平台;在未来三年内推出5款新车。但这些传言可能要有待意方总经理上任才能水落石出。
前途难卜
“现在由意方担任总经理对南京菲亚特来说倒不失为一种福音:以前中方担任总经理时,求着意方投放新车型,意方担任总经理后新车型方面就不用操心了,接下来将有‘311’投放市场。而销售经理由中方担任,也很适合,毕竟中方更懂得市场。双方可以取长补短。”南汽一位高层表示。其实,两个关键管理高层人事的变动正是双方博弈妥协的结果。
“不换思路就换人”,南汽集团在更换新董事长后,各方都期望“新人带来新气象”,当地政府也不断督促南汽集团及下属子公司进行改革。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南京菲亚特总经理人事变动是由当地最高部门亲自拍板的。同时,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兼任南京菲亚特公司的董事长。
其实鉴于合资公司现状,意方也在不断调整着其中国策略。菲亚特汽车副总裁艾大伟Altavilla用了“反思”这个字眼来表达菲亚特对将来中国市场的态度,接下的问题是:目前的运营方式是否正确?能否在中国市场上寻找到本土化的高级人才?能否拿出适合中国消费者的新产品?
据说,为了扭转南京菲亚特亏损局面,南京菲亚特副总经理博奈罗4月初从意大利回来后,为中方带来三个供选择方案:产品涨价、企业关门或者降本增效。最后南京菲亚特选择了以降本增效为主的“药方”。
从市场表现看,南京菲亚特在战略定位上正做出调整。之前,南京菲亚特野心勃勃地称要打造全系列轿车,投入巨额资金准备国产MPV“多宝”就是佐证。但是今年它已经悄然将近两年的战略重点确定为“家轿之王”,重点出击中国的家轿市场。
由于南京菲亚特产品进口件比较多,受欧元汇率影响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于是加速提高国产化率,用国产件取代进口件就成为企业改革的要务。
但是,业内质疑南京菲亚特这种改革方式只能帮助企业渡过眼前难关,“南京菲亚特所面临的难题是产品定位问题:它现在还难以做到迅速按照市场需求来更改自己的产品组合,更无法做到按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而这并不是更换一两个人就能解决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咨询师如是说。
相关链接
南京菲亚特的五次人事变动
2002年11月,南京菲亚特合资公司总经理茅晓鸣以“健康问题”突然宣布辞职,苏同昌接任;
2004年2月,商务部总经理景伯青以身体原因暂时离职,原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孙勇担任总经理一职;
2004年12月,孙勇从商务部总经理职位上离开,意方代表叶良侠走马上任;
2005年5月,景伯青再度出山,出任南京菲亚特商务部副总经理职务,同时传出现任商务部总经理叶良侠休假;
2005年8月24日,南京菲亚特总经理苏同昌离职,外方经理马思博到任。
陈海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