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的短暂“油荒”和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再一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于国内成品油价格。
解释价格问题,首先应考察成本。成品油成本构成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生产环节):原油采购、原油炼制、成品油销售。而围绕这三部分,在同一垄断体制下的不同利益主体,却因处于不同产业链条,呈现各异形态。
原油进口:并非昂贵好油
成品油生产的最主要成本是原油采购。当前,国内原油基本来源于进口和自产两大渠道。自1993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后,原油进口比例不断攀升,目前,进口依存度接近40%。截至今年6月,中国进口原油已达6000多万吨,虽然增幅3.9%的比例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4.8%,却耗用了200多亿美元,大大超过去年同期,而国际油价高涨是主因。
目前,国内原油进口领域里虽是非国营贸易与国营贸易并驾齐驱,但由于前者总配额只占每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0%左右,因此,考察后者的进口数量与单价,是探寻国内成品油价格因何高企的根本点。
到目前为止,中国原油国营贸易进口仍由中石油、中石化、中化、珠海振戎等四家公司垄断。其中,中石化下属的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联合石化”)的进口量约占总量的80%。据保守估计,上半年,联合石化进口原油约在4500万吨左右。
再看价格。目前,全球原油市场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开放、最透明的商品市场之一。其价格也根据油质的差异,按不同产地分为几大体系。如:纽约商品交易所参考的WTI,就是以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的油质为基准制定的原油价格体系。同样,布伦特、迪拜、米纳斯等,分别代表了产自北海、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原油价格体系。
业内估计,近年来,中国进口原油中,90%来自中东,因此,以迪拜为主的中东原油价格体系可以作为中国进口原油平均价格的重要参考。以8月22日为例,当天,10月交割的迪拜原油价格为每桶56.57美元,而同日10月交割的布伦特及WTI原油价格分别为每桶64.33美元和65.06美元。
可见,国内进口原油的价格并非我们熟悉的WTI与布伦特可以代表,而是接近于品质较差(含硫高)、单价低于上述二者6美元~9美元的中东原油。因此,近一年来,所谓业内人士每次用纽约、伦敦原油价格的高涨来解释国内成品油价格应该上调的做法,至少在上述分析中不能自圆其说。
当然,业内也有“一分钱一分货”的说法。即:虽然中国进口原油的平均价格较低,但由于低价原油的硫分与杂质较多,给后期炼制带来成本压力。因此,最终成品油的价格并不会因原油进口价格的低廉而有所下调。
自采原油:并轨后陷两难
除进口之外,自采仍是中国重要的原油来源。在去年中国2.5亿吨的石油消费量中,约有1.3亿吨来自国内。在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国内三家原油开采类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揭示成品油价格高企的秘密。
在石油大明(000406)、中原油气(000956)、辽河油田(000817)三家公司中,除辽河油田隶属于中石油(0857)外,其余两家均在中石化(0386;600028)旗下。今年上半年,三家公司开采销售的原油分别为19.74万吨、23.81万吨和38.49万吨,销售毛利分别达到73.19%、52.15%、69.26%的历史高位,同比增长分别为9.86%、4.59%、5.88%。在三家公司解释毛利大幅增加的原因时,几乎异口同声地提道:高涨的国际原油价格贡献了公司绝大部分主营业务利润。
可见,在原油价格方面,国际、国内差异早已荡然无存。原来,自2000年开始,国内自采原油的价格均已执行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国际接轨价,接轨原则简单概括为“同质同价”。以中原油气为例,其在中原油田开采的原油便参考印尼米纳斯原油定价。今年6月,米纳斯原油平均售价达每桶50.92美元,约合每吨373美元。而上半年,中原油气的原油售价平均为每吨320美元,接近米纳斯价格。这一点在另外两家公司中如出一辙,只是由于油质不同,而参考的国际价格有所差异而已。
然而,如果从简单的价值理论考量,三家公司自采的原油价格与国际完全接轨的理由并不充分。其他条件姑且不提,仅从开采原油的人力成本来说,三家公司要明显低于国际同行。
“但为了避免价格双轨制的不良后果,国家坚决将这一战略资源价格与国际找平。”发改委一位人士对记者说,“虽然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今天,这种接轨将产业利润大量向上游公司转移,损害了下游公司利益,但与双轨制所造成的系统性经济危害相比,这样做还是利大于弊的。”
据介绍,如果国内原油价格不能与国际看齐,那么,在国际油价高于国内时,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国内宝贵的原油资源大量外流,国内供应无法保证。反之,则国外原油大量流入,冲击国内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
的确,双轨制的恶果在“同质同价”后有效地避免了。但在国际油价飞升的今天,国内产量不低的原油,却无法因为“本地优势”而为平抑下游成品油价格做出丝毫贡献,令人深思。
数据显示,由于原油售价飞涨,石油大明、中原油气、辽河油田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上涨19%、23.63%、33.88%,乃史无前例。
原油炼制:负债经营何时休
石油产业链的紧密连接使其价格传导相当敏感,上游多挣一分钱,下游成本就要相应多支出一分钱。这在锦州石化(000763)和石炼化(000783)两家炼油企业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数据显示,两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522.9%和88.62%,每股收益分别为-0.784元和-0.2658元,亏损严重。至于原因,两公司一致认为,原油和成品油价格的严重倒挂乃罪魁祸首。
石炼化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目前的平均轻油出率约为77%(即:100吨原油可加工出77吨成品油),若加上加工成本、装置折旧等费用支出,其产品(成品油)的平均销售毛利应在每吨800~1000元才能基本实现盈亏平衡。而石炼化半年报显示,其成品油售价平均为每吨3271元,原油采购价平均为每吨2917元,差价仅为354元。“我们现在是每多炼一吨原油,就要赔800元,长此下去,公司将无以为继。”
据了解,同石炼化一样,目前,国内多数炼油企业都已严重亏损。但为满足市场需求,这些企业一方面加紧说服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再次调高成品油零售价格;另一方面,则向关联企业大量借款,以补充严重短缺的流动资金,购买原材料(原油)维持生产。
半年报中,石炼化上半年“来自关联方借款”的数额从去年同期的9142万元猛增至7.93亿元,增长767%。同样,锦州石化半年报中的“财务费用”也达到894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3万元激增68倍。在注释中,公司坦言:“财务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报告期公司经营亏损,资金周转困难,短期借款大幅增加。”
然而,炼油企业大量亏损,除原油成本激增的主要原因外,不和谐因素也长期蚕食着这些企业不可多得的利润。
以石炼化为例,公司目前采购的原油主要来自华北油田和俄罗斯。前者自不用说,距公司不足200公里,运输成本较低。而俄油远自满洲里口岸长途跋涉2000多公里运至公司,仅铁路运费就高达每吨400多元。然而,事实上,在公司以南300多公里,同样参考米纳斯原油定价的中原油田原油(俄油即参考米纳斯价格)却不能为公司所用。
“铁路只安排‘北油南运’,从没有‘南油北运’的先例,我们不得已只能远道从俄罗斯买油。”一位公司内部人士无奈地对记者说。
成品油销售:往昔辉煌不再
同炼油企业相似,石油产业链在下游的成品油销售企业同样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由于位于产业链的终端,这些企业自然成为成品油零售价格上调的直接推动者。
以泰山石油(000554)为例。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减少154万元,下降1.51%,主要原因在于成品油购入成本增加。而在成品油销售方面,公司汽、柴油销售毛利同比分别下降6.58%和2.55%,虽然仍实现了毛利为正,但企业经营压力已明显加大。
相比之下,没有垄断企业支持的天发石油(000670)(中石化持有泰山石油38.68%的国有法人股)的日子要更难过。上半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550万元,比去年底巨幅下降4018.28%,而每股收益更只有-0.2元。在成品油销售方面,公司虽实现了5.77%的毛利,但同比还是下降了8.48%。
没有中石油、中石化的支持,是类似天发石油这样的民营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日子难过的重要原因。在目前公众反对成品油零售价格上调的背景下,这些企业又难以从两大集团获得充足的成品油资源(由于炼油亏损,两大集团成品油产量已经下降,又要满足自家销售企业的需求,因此无力保证供应民营油企),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以致有些企业面临破产。
“事实上,在成品油销售环节,由于各地零售价有一定差异,以及这一环节的成本尚存在压缩余地,因此,创造利润往往比炼油环节容易。但在目前成品油零售价格偏低的情况下,销售环节实现盈利已相当困难。”中石化一位销售人员对记者说。
崔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