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强行阻止自由贸易不符合市场要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09:44  中国经济时报

  见习记者 张娜

  8月25日,中欧双方贸易官员就中国纺织品积压欧盟港口难以入关问题展开紧急磋商。自6月份欧盟对来自中国的10类纺织品重新实行配额限制以来,时隔两个月,中欧再次就纺织品问题进行紧急谈判。

  欧盟对华纺织品设限合理性受到挑战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商品室主任赵玉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积压在欧港口的纺织品货物多是在管理空当期出口的,中欧双方在6月11日签署《中欧纺织品备忘录》,正式生效是在7月11日以后。在这段时间抢出口的定单是无法限制的。因为在协议生效之前并不需要遵循协议的新规定,再加上很多定单、海关发票等都是协议签订之前就办好的,所以货物出口后到了新协议生效期就被卡住了,导致现在大量纺织品货物在欧港口的滞留。

  这对货款已经支付的欧盟进口商无疑会很大损失。很多批发商和零售商要面临入冬以后无货上架的危机。近一段时期来,他们不断欧盟施压。欧盟官方为尽快解决危机,不得不再次来华寻找解决之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贸部副部长赵晋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反映出设限合理性的问题。中国纺织品配额取消以后,应享受自由贸易化的成果。而欧盟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重新设限。二是由于中国纺织品本身具备质良、价廉的竞争优势,很受欧盟各成员国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进口商从中也尝到不少甜头。如果限制纺织品服装的进口,短期内满足不了当地市场的需求,更不容易找到类似中国这样既具备相当大的纺织品产能,同时在产品质量方面有明显改善的出口基地,他们很难在短时期内找到可替代的货源,进而会使欧盟的消费者和相关的零售商、批发商的利益受损。第三,说明贸易保护主义仅仅保护了少数人的利益,却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欧盟内部有很多不同的声音,甚至有些成员国对欧盟采取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政策提出置疑。在他们看来,这样做的后果是:消费者将不得不承受高成本、高价格的产品,对于批发和零售商,则失去了长期向国内消费者提供廉价消费品的主要来源。一些商业机构也同样受到影响,而且很多企业正面临调整甚至缩小营业范围、减少雇员的数量等风险。

  解决积压问题欧盟占有主动权

  欧盟派官员来华,双方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国纺织品滞留欧洲港口的问题。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们认为,欧盟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地将滞留货物投放市场。

  赵玉敏认为,欧盟应做更多努力,除主动和中国政府协商以外,应平衡其成员国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欧盟代表各个成员国的利益,哪一部分成员利益受损大了,呼声高了,就要去调整,去解决问题。她认为,在现有问题上,关键是欧盟如何协调,中国在其中作用不是很大。

  赵晋平认为,因为目前积压的数量占其总体贸易量的比重非常大,欧盟甚至可以考虑对当初制定的限额做出必要调整。

  对于欧盟此次来华希望寻求哪些帮助,赵晋平分析,因为双方从谈判到开始执行协议有一段滞后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数据超出了能够控制的范围,从某些海关的数据来确定是否到达界限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出现这种问题的责任不在中方。因此,他认为,如果单纯解决滞港问题,欧盟可能希望中国加强对纺织品出口控制,防止已经达到限额的产品继续向欧盟集中。

  赵同时表示,既然中国和欧盟已经签署了纺织品的有关协定,就会严格按照其中的规定实施监控和管理,而且目前已经向相关企业发布预警信息,告戒相关企业和一些行业协会进行控制和调节。如果从进一步采取措施的角度来讲,我们是法制国家,是按市场经济规律在管理,尤其中国的贸易,已经改变了过去由政府直接管理、直接控制的模式。对于欧盟的进口商不顾规定继续下定单的暗中操作等情况会对货物出口有一些滞后的影响,这可能会带来一定规模的增长,中方应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消化。至于对已经达到限额的中国纺织品,中方也会按照承诺,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加以控制。

  为了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赵晋平同时建议,我国应在某些商品集中大批出口过快增长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比如提高关税主动限制等。中欧双方还应立足通过对话来寻找一个更加有效的方式,避免可能给双方带来损失,同时也要维护WTO贸易自由化的原则。这也是欧盟应该有的积极的态度。否则,虽然满足了一部分成员国的要求,却恰恰侵犯了其他成员的利益,这样会给欧盟内部政策的制定带来不利影响。

  贸易政策应该由市场来决定

  纺织品积压情况的出现更多地反映出欧盟对华纺织品设限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赵玉敏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这些问题表现在:一是欧盟对中国10种纺织品的出口数量进行严格限制是因为这10项纺织品都是些市场需求量和商业利润较大的产品,出口量容易激增。二是欧盟的设限可能面临部分成员的压力,但是现在看来它没有考虑到其内部产业结构在这几年的变化,已经导致其市场对中国产品的依赖程度加大,更没料到双方贸易联系会如此紧密。如果采取原来的方式,对双方的贸易会起到非常大的限制作用,会使贸易背后的利益方损失更大,加之很强的利益驱动,从而不得不面临调整。

  赵晋平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这次危机对欧盟本身也是一种教训。任何贸易的进行都应兼顾各方的利益,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是片面为了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双方应回归到WTO倡导的自由贸易原则上来,由进口商或消费者自行选择,让市场说话。从长远的角度,要减少或避免采取类似的贸易保护手段扭曲市场。此外,为了建立稳定、良好的中欧双边贸易关系,欧盟在这方面应采取一些积极的姿态和措施,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向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

  赵玉敏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贸易的联系,产业结构的互补,将越来越紧密,这是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动力。“因此,国家的政策是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还是阻碍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产业的分工与合作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加强各国在纺织品行业上下游的沟通与合作是大势所趋,强行阻止双方自由贸易发展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