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兄弟”扛起本土品牌大旗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 15:38 南方都市报 |
从国内汽车市场的品牌结构看,目前数量众多、影响巨大的仍然是随着一批合资企业的建立而从国外引入的近百个国外品牌。但是,随着国内汽车产业政策在2001年、2002年时的“短暂”开放,一些原本非汽车行业的企业或者原本没有轿车“牌照”的企业,也纷纷获得进入轿车行业的资格证,这其中的代表企业主要有奇瑞、吉利和华晨。这些企业都在最近几年推出了自主的本土轿车品牌如风云、QQ、东方之子、豪情、美日和中华等。 国内汽车业的发展就是这么充满“戏剧性”。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产业政策原本希望通过组建合资企业、采用“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培育中国自主的轿车品牌,但二十年下来除了国外品牌已纵横中国车市之外,打造自主品牌的希望已基本落空。但是,就是这些诞生最早也不超过7年、与合资企业品牌相比像“小兄弟”一样的本土轿车品牌,如今却成了市场上抗衡国外品牌的主力军。而且,本土轿车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与国外品牌抗衡,有的还走出国门,开始实施本土品牌国际化的战略。 三大方式成就民族品牌 汽车自主品牌的建立与自我开发能力的形成密不可分。没有自我开发的核心技术和能力就想建构自主品牌,绝非易事。不用说全球汽车巨头,即使是与国内的合资企业比较,吉利、奇瑞和华晨这类本土企业在创业当初,无论在资金、人才还是技术方面,与前者的差距都非常明显。2001年、2002年创立本土轿车品牌的企业,其品牌之路基本上是一条“模仿、改进和资本运作”的道路。 吉利1998年杀入汽车行业,其第一辆两厢“豪情”轿车模仿的正是天津“夏利”,而且动力系统也采用了天津丰田为夏利配套的四缸发动机。此后,吉利汽车又相继推出了美日、优利欧、华普等轿车品牌,但其塑造品牌的方式,主要采用的仍然是模仿加改进的手段。1999年,奇瑞首辆轿车“风云”正式下线,这也宣告了又一本土轿车品牌的诞生。但从奇瑞汽车打造风云这个品牌的方式来看,采取的也是模仿。因为“风云”的底盘和车身都是在模仿一汽大众捷达的基础上开发而来的。此后,与吉利汽车一样,在模仿及改进的基础上,奇瑞汽车又创立了东风之子、QQ和旗云等本土轿车品牌。 与吉利、奇瑞最初创立品牌的方式不同,华晨金杯创立本土轿车品牌从一开始采用的就是资本运作方式。1997年,华晨汽车以6200万美元委托意大利设计公司为自己开发“中华”轿车,并由此打造了华晨汽车第一个轿车品牌中华。中华采用的是一种纯粹资本运作方式,即“我出钱,别人帮我做”。在这种理念下,中华轿车由世界顶级设计大师乔治·亚罗设计,整车性能则由英国公司试验鉴定。 警惕本土品牌“空心化” 尽管本土企业采用模仿、改进和资本运作的方式,创立了一批业已在某些细分市场与国外品牌抗衡的本土轿车品牌,但另一方面,不用说本土轿车企业,即使是合资企业也先天性缺乏汽车产品核心技术开发能力。越来越多人担心,核心技术开发能力的欠缺,将导致本土汽车品牌面临“空心化”的危险。即本土汽车品牌除了一个名称之外,在一个汽车品牌应该涵盖的性能、技术以及“人格化”后的品位、文化价值认同方面,处于“空缺”的危险。 本土品牌“空心化”的危险首先来自核心技术开发能力的缺失。从以奇瑞、吉利和华晨为代表的几家本土轿车企业来看,虽然这些企业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积累了相当的研发能力,并且从国外合作伙伴那里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几家都投入巨资建起了汽车研发部门,有的甚至还干出了很多国内汽车企业以往都没有做出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汽车产品的核心技术开发方面,本土轿车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空心化”的危险还来自本土企业打造本土品牌的路径选择。在本土企业开发本土品牌的过程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产品开发外包的方式。尽管这种方式存在不需要像一些合资厂家引进产品那样要缴纳技术转让费、品牌使用费,市场价格可以降低,但这种方式也被很多业内人士质疑为“有产权、无知识”的方式。有业内人士指出,花钱外包的方式有两大坏处,一是成本高,二是技术升级慢,最大的缺点就是技术永远买不完,最后除了产品之外,将什么都没有。 本报记者朱中奇 实习生 李州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