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月14日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8月份全国共生产轿车16.96万辆,尽管由于统计口径不同,这一数字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此前公布的结果(17.19万辆)有2000辆的出入,但在销售方面,统计结果均为17万辆。产销两方面同7月数据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增长只在几百辆,但连续两个月轿车产销平稳使人们相信,车市回暖的迹象正逐渐明显。
国家统计局工交司的统计显示,8月份全国轿车生产同比增长1.5%,而1至8月份全国共累计生产轿车158.7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5.4%。多数地区的产量稳中趋升,同比下降的地区的数量由上月11个减少到9个。其中,北京和广东8月份轿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75%,成为拉动全国轿车增长的主要力量。
事实上,从今年3月轿车单月产销分别完成24.67万辆和22.62万辆到现在的单月产销17万辆左右,中国汽车市场在这6个月内可以说坐了一次让所有人都心跳加速的“过山车”,不过从7、8月的情况来看,轿车市场这种短期内的急速下降似乎已到了强弩之末,各种利空因素的力量似乎也已用尽。
国家统计局工交司高级分析师江源认为,7、8月份全国轿车生产已接近零增长,而从3月份的产量看,目前至少有30%以上的轿车生产能力被闲置。销量不好,厂商很自然地会选择减产,但对于有明显规模效应的轿车产业来说,17万辆已成为当前全国轿车月度产量的生死线,轿车企业已到了无路可退、背水一战的地步。
江源说:“相较于上个月的17万辆,我们可以分析认为,上个月的减产有季节因素。夏天太热,一般企业可能会选择高温放假和检修机器,造成有效工作日相对减少;但到了8月份,我们发现,产量已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轿车生产企业继续压产的意愿已显不足。现在生产、销售都在17万辆左右,基本达到了平衡,所以产量就会趋稳。”
但从每年轿车市场的销售规律看,“十·一”长假前的一个月将是汽车销售的黄金时期。早在7月全国汽车工业各项统计数据公布之时,“产销比率上升、车市转好就在眼前”的言论就已经有了一定市场,8月数据虽然相较于7月没有太大突破,但也没有继续下降。这对“5个月的汽车销售冰川期已经结束”的观点,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支持。
上周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每月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朱一平对下一阶段汽车市场走势表示乐观。对此,不少在萧条车市中沉闷了几个月的车商们长出了一口气。保持相对稳定水平的轿车销售数字表明,车市正在经历最后的过渡期,而各个汽车交易市场逐渐恢复的“人气”则是每个人都可以感觉得到的。
降车价、推新款、送保险、搞促销、补偿差价,各大汽车生产厂商和旗下经销商们正想尽办法将消费者的胃口再次调动起来;而经过几个月的等待后,尽管一些消费者仍然有着很强的持币待购心理,但不少消费者已经开始动心。记者前不久在亚运村车市采访时,就有消费者向记者表示,“我想买的车其实价格已经很低了,与经销商多次讨价还价后,现在的价格应该已经没什么利可让了。我想,买车应该到时候了。”
尽管车市回暖只是一种希望,但一些汽车业内人士认为,经过这一次的市场调整,厂商应该更加关注汽车产品的本身和它的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价值提升,而不再仅仅使用价格战这一种手段来争取消费者。
鉴于今年轿车产销的严峻形势,多数企业已难以完成年初预定的目标。国家统计局工交司也对年初的预测进行了修正,下调全年轿车增长预测,将全年轿车产量预测由282万辆调整为239万辆,调减43万辆;将全年轿车生产增长率预测由40%调整为18%,调减22个百分点。
(记者 杨大鹏 方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