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元与2000元,你选择前者还是后者?路内停车与公共停车场巨大的收费差异导致部分停车场利用率不高、经营亏损。
即使在北京、上海、广州车位总量相对较多的大城市,停车泊位仍不足机动车的30%。现状打击了投资热情。
“原本觉得有了车,会方便一些,没想到新烦恼又冒出来了。”在上海陆家嘴金融区办公的李飞正在为停车难犯愁。
她把车停在附近的公共停车场,然后步行两站路到公司上班。由于车位紧张,大厦实行配给制,租户只能按规定租用一定比例的车位,李飞单位很多人的车都没能停进大厦的车库。
乱停车的现象有多严重?据上海市交巡警部门统计,至8月底,交巡警共出动警力近2500人次,出动牵引车525辆次,牵引违规停放车辆2532辆次,张贴违停抄告单10045张,处罚1677人次。
“罚有什么用,交管有力气天天管吗?管的时候好一阵,不管了呢,还不是乱停放。”市民的抱怨不绝于耳。
停车场有价无市
“没有预料到!”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所的施文俊说,10年前,谁也没有想到中国汽车需求会如此迅猛增长。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在2002年以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停车场根本没被纳入规划,建设普遍滞后。
“停车难缘于停车位增长速度过慢。”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刘小明坦陈,多种因素造成停车难,这一问题近几年表现尤为突出,与政府部门认识和预见能力不够有一定关系。
停车位主要由配件停车场、公共停车场、路内(车行道)停车三部分组成。早期以配件停车场为主,它是单位和大楼在建设时配备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刘小明所说的预见能力也包括这一块,90年代建成的大楼车位配比数较低,因为当时根本没预料到10年后停车位的需求如此旺盛,因此配件停车位普遍不足。
为了弥补停车资源的不足,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场应运而生。政府或社会集资开办了1万多个公共停车场,如600个车位的上海人民广场地下车库、5000个泊位的上海路内停车位。
配件停车场车位不足已成既定事实,路内停车空间有限,唯一能够拓展的只剩下公共停车场。
公共停车场却无法快速发展。
“不少手握重资的国内外企业找我们咨询,想在中国办停车场,但又不知道值不值得投资。”北京、上海几位业内人士都告诉记者,“最后,只得作罢。”路内停车与公共停车场收费的巨大差异导致现有的部分停车场利用率不高、经营亏损,前几年上海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人民广场、静安寺等中心地段停车场高峰时期利用率不足20%。这打击了投资热情。
上海九江路浙江路口的八达停车库是全国最早设立的立体停车库之一。但1994年建成至今,成本仍未收回,平时停车量仅为50%左右,不得已只好将停车费由15元降至10元。与八达停车库的冷清相比,南京步行街边的路面停车收费点却门庭若市。
8月17日,记者做了一项调查,长约500米、宽8米的上海绍兴路一侧,车行道上停了34辆车,人行道上也见缝插针地停了8辆车。除了饭店或公司的门口,近建国西路一侧的车行道上几乎停满了车。
邻近地段停车场每小时收费10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算。以上班族每天工作8小时计,加上中午休息时间,至少9个多小时要暂时安置爱车,也就是每天停车费100元,一个月停车费就是2000元左右。而停在绍兴路“每小时收费6元,但如果你停1天,仅需10元。如果中途开出去,只需向我们打声招呼,开回来时仍是按一天10元收费”,收款的阿姨好心地告诉记者。
路边停每月只要200元,停车场要2000元。二者相差1800元。对于普通上海市民来说,这不是一笔小数目。
三大城市泊位不足30%
全国668个城市,目前停车设备仅分布在27个省市的56个城市,覆盖率不足8%;即使这56个城市,至2003年仅有机械式立体停车库879个、车位8万多个,年均增速虽然翻一番,但仍跟不上车辆增速。2003年,国内汽车总量达240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为1242万辆,摩托车5929万辆。
即使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车位总量相对较多的大城市,停车泊位仍不足机动车的30%。与国际80%的合理比例相比,中国显然“车满为患”。
按规划,2010年上海机动车总量将达到200万辆,按照国际上一车一基本车位(摩托车算0.5个车位),15辆车一公共车位的标准,届时上海需22.5万个公共停车泊位、150个基本车位。也就是说,到2010年上海要建设9.7万个公共停车位、113.8个基本车位。
2003年,北京机动车220万辆,现在停车位60万个,其中公共泊车位18万个。刘小明说,到2010年,北京的公共停车位数量将达到汽车保有量的15%,而目前的比例仅为8%。以2010年北京机动车总量500万辆计,北京共需56万个公共停车位、375万个基本停车泊位,公共停车位缺口为38万个,基本停车位缺口为297万个。
投资商望“钱”兴叹
“政策,是制约投资热情很关键的因素。”台商张先生说,“美国、日本有鼓励兴办停车场的政策,比如减税、减征或免征土地征用费。”张先生早年将台湾的房地产变现,投资于停车场,收获颇丰。
近几年来他一直注视着中国的停车市场,但迟迟未动手。
“近两年来双良业务量增长较快,销售的升降式停车设备最小的容量为100辆,最大的容量为1000辆。”中国最大的停车设备运营商江苏双良,在欣喜的同时也微露一丝愁容。公司一位负责人透露,“如果政府也能像国外一样,对办停车场者补贴,那我们的市场会更大。”
江苏双良并非是唯一看到这一市场的。8月19日,“2004上海国际停车场设备及停车场管理技术展览会”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62家国内外停车企业活跃其间,其中不乏日本、韩国和美国的停车设备运营商。
据江苏双良一位负责人介绍,5层以内的国内升降式立体停车库每车位平均设备售价3万元至6万元,国外进口停车设备售价都在10万元以上。国土面积小、车多的日本,立体停车设备已占了70%的市场,因此专家预测立体停车设备将成为中国停车市场的主流。
业内人士分析,假设,今后八成以上新建停车场为立体车库,即使以每车位设备价3万元至6万元计,到2010年,仅上海和北京就需购进价值1100万元至2200万元的停车设备。如果放在全国这盘棋里,未来六年内停车设备需求愈几十亿元。
天奇股份董事长白开军现在正准备做停车设备。天奇的立体化停车库设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40座立体车库的生产能力,按白开军的预想,正常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总利润1353.47万元,投资回报期5年,即年收益率27.3%。停车经济的丰厚回报并不止于停车设备运营商,如果停车环境趋于好转,经营停车场所带来的回报也不低。
以上海中心城区徐家汇天钥桥路为例,投资建立300个车位的停车场,设备费900万元至1800万元、征地费1200万元(以同地段商品房每平方米售价计),总投入成本为2100万元至3000万元。每小时收费10元,如经营得当,以每月经营20天、每天利用率80%、每天利用时间8小时计,停车场月收入达576万元,在不考虑员工成本和其它开支情况下,年回报率高达19.2%至2..43%。而同地段高层全配公寓房156平米,售价156万元,月租金7000元,年投资回报率不过5.39%。
如果环境合适,投资停车场的回报率比房产高5倍,精明的上海人根本没放过这个赚钱的好机会。不少业主转战炒买车库,小区一个地下车位近年来狂涨,售价近20万,每平方米均价比房价还贵。
本报记者 吴琼 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