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鲁冠球欲借道昌河进入整车制造业,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因为,在外界看来:鲁冠球有资金,但是独缺轿车目录;昌河有目录和行业经验,但是没有资金。双方各有所需要,而且处于危难中的昌河,也正在频频向鲁冠球示好。
但是,在鲁冠球眼里,通往景德镇的坦途,并不是自己最好的选择。目前,万向集团已经在北美汽配市场牢牢站稳脚跟,下一步要进军整车制造,鲁冠球并不甘心草草结盟国内的汽车厂商。
9月6日上午,汽配教父在萧山面见记者。他坦言,自己一直有个汽车的跨国情结。
《21世纪》:你曾说,当万向集团有1000亿的收入时会做汽车。现在万向资产还没有达到1000亿,但是,你打算提早做汽车了吗?
鲁冠球:万向离1000亿元还很远,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造汽车,有想法但无法付诸实践。我们在做准备,希望提高自己的能力。
《21世纪》:依你看,要什么样的条件,才具备造汽车的能力呢?
鲁冠球:三个条件:自己的能力、社会大环境、合作方的实力。万向目前资金和人力资本不够,当然资金不是最主要问题,但万向没有掌握做汽车核心技术的团队,这是做汽车最关键的。另外,社会大环境也不允许万向造汽车,门槛太高,这也是相对的,就目前万向的资金实力而言,我们还不够强大,所以门槛显得高了。
《21世纪》:作为中国汽车配件业的“教父”,你一直想做汽车,汽配和整车是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万向对汽车市场研究了很多年,万向会不会自己建造汽车厂?
鲁冠球:优势、核心,与竞争对手相比你的优势,是万向集团投资时要考虑的。在不具备的情况下,万向不会自己建造汽车厂。联合发展是必然趋势。如果真要造汽车,万向会寻找一个有实力的合作方。
《21世纪》:有消息说,万向一直在和昌河沟通,打算联手收购安徽华阳和浙江铁牛,请问何时有这种想法的?
鲁冠球:没有,根本不知道铁牛是做什么的。我们倒是和昌河合作办了一个模块化工厂,万向控股60%,昌河40%;但并没有和昌河联手做汽车的想法。去年4月份,我去拜望昌河的杨金槐总经理时,他提过,江西九江有一个轿车厂,问我有没有兴趣。我开玩笑地说,除非项目全部由万向控股,但昌河没答应。这有点像试探,后来双方再也没有说过这件事。
《21世纪》:那有没有打算和昌河合作造汽车呢?你心仪的、有实力的合作方是谁?
鲁冠球:恋爱(联合)的机会很多,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很重要。如果能和国内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合作,像通用这样的,当然好。他们有管理、技术、品牌优势。但问题是我们看得上人家,人家看不上我们,他们看中是有造车资源的企业,而我们不具备。一般的企业,我们又不想合作。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主业,从零件,到部件,再到系统,再到模块化,一步步做好。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自己的资本、培养人才,与汽车企业交朋友,在此过程中寻找意中人。
《21世纪》:万向为什么这么重视合作方的实力?
鲁冠球:正是因为了解汽车市场。越了解,越害怕,汽车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且成熟的产业,看到利润率高就贸贸然闯入,风险太大。现在是召回制,一个汽车有上万个零件,一个也不能出问题,而且汽车工艺还在不断创新:节能、环保、安全。我现在做零件都难免产生问题,要保证上万个零件不出问题,是个高难度的事。造车容易,造让消费者满意的车,对自己企业发展有利,对社会负责的车,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很重要。
《21世纪》:你认为现在万向还不会造汽车,但依你对汽车市场的把握,觉得它的前景如何?您认为哪一块细分市场最有空间?
鲁冠球:汽车还是向前发展的,国家也鼓励它发展,提高消费结构嘛。现在主要的还是燃油动力车。从长远看,电动车是一个方向,像利用太阳能的车,未来总会实现的。只是时机未到,时机一到,一定会爆发的。
《21世纪》: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再介入是不是风险很大?先进入这个市场的一些大企业已经占据了优势,后进入市场者想成功,是不是难度加大?
鲁冠球:竞争就是这样的,凡是好的行业,都会有竞争,除非是垄断。越竞争,整个社会越会向前发展。长江后浪推前浪。红楼梦里不是有句话,“大有大的难处。”
《21世纪》:外界都认为,万向集团是汽车零部件、金融、跨国经营三分天下的格局,目前战略有没有变化?
鲁冠球:其实万向的主要业务只有汽车零部件。跨国经营也是以汽车零部件为主,主要是更好地利用国内的资源。金融在集团所占的比重很低,而万向创投的投资也主要集中在实业这一块。在利润构成上,国内汽车零部件业务的利润比国外少,国内资金回笼慢是一个因素。将来,万向还是集中于主业,做好汽车零部件。
《21世纪》:你说过“我们与通用、福特打交道,知道它有许多产业在做转移,这是机会”。在合作中,以及通过UAI(万向在美国的子公司),万向的配件已经在全球占据不少份额了,你如何定位万向在全球汽车坐标系中的位置?
鲁冠球(谦虚地摇摇头):只是很小的份额,我们的目标是在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中有主导地位,让全球的汽车都需要万向。
本报记者 吴琼 萧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