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是北京市某高校一位硕士研究生,这两天正在为去不去上海观看F1犯愁。“花费太大了,光从北京到上海的往返路费和住宿费就够我受的了。我准备了5000块钱,可能还不够!”
丁伟周围的朋友对F1抱有兴趣的不少,但多数朋友都选择在电视机前收看F1节目。“我有一些朋友宁可去看后街男孩的演唱会,他们当中甚至有看完北京这场,过两天再飞到上海去看第二场的人,而同一天举行的F1比赛却很少有人感兴趣。”
丁伟的同学邵丹也是一位F1车迷,但她还是选择9月24日在北京观看后街男孩的演唱会,她告诉记者,自己不去看F1是因为票价太贵。“演唱会上,歌手与歌迷之间有互动,到F1赛场上,我可不敢指望能跟迈克尔·舒马赫有什么交流,也许连他的影儿都见不到。”
谁来消费F1?
对于像邵丹这样深受欧美时尚文化感染的年轻人来说,欧美音乐和F1都是其乐于接受的东西。而后者与前者比起来似乎有些魅力不足。用邵丹的话说,“F1决胜与否取决于厂商的技术实力,而很少取决于车手的个人表现,但体育比赛最吸引人的是胜负的不可预料性。”在邵丹眼中,F1不过是一场表演,而不是一种竞技运动。
虽然将3天的汽车赛事和3个小时的演唱会相比并不十分恰当,但是数十位国际顶尖赛车手却不如五个在台上蹦蹦跳跳的美国男孩受欢迎却令人倍感意外。与演唱会的门票总是低价最先售出的惯例相比,F1的门票却恰恰是越贵越抢手。
今年3月12日,F1的高价票正式在上海发售,仅仅3天就创出了100余万元的销售额,其中3700元的钻石级套票一直处于紧俏状态,最高时被“炒”至两万多元,堪称天价,而2500元~3300元的主副看台票也颇为抢手。据统计,除了国内一些大公司团体订票之外,一些组织国外F1车迷来中国观赛的“F1观光旅行团”也是购买这几类门票的大客户,私人购票者则相对较少。
与之相比,最便宜的无座草地席看台票在8月份推出之后却并未出现火热购买的现象,老百姓的观看热情并不像组织者预想中那么强烈。有人认为,370元的票价虽然不贵,但对外地人来说,旅费和住宿费还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经济宽裕的人在买不到主副看台票之后,主动放弃了去观战的打算。即便是上海本地人,对F1也不是那么热衷,许多人仍然选择了留在电视机前,而不是驱车前往嘉定观看F1。
中国F1的商业路径
“在中国开展F1赛事,老百姓是不是能接受F1并不重要,从政府的角度讲,兴办上海国际赛车场并不是为了在中国普及汽车运动,而是通过赛事带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北京西泓汽车市场研究中心执行总监孙高岭认为,以上海本地特点来说,其国际影响力主要是通过举办大型国际赛事、展览会、商贸洽谈会等方式来加以提高的。而今年,除了F1中国站,上海市还包揽了数项大型国际赛事的主办权,包括上海国际街道赛、上海V8超级汽车场地赛、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等,这些比赛使上海国际赛车场得到了充分利用。
据记者了解,上海国际赛车场总投资约50亿元,其中赛车场区投资为26亿元,是全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综合功能最全的F1赛车场。当然,它的投资额也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外F1赛场普遍缩减开支的情况下,上海国际赛车场的“挥霍”行为一直被人们所质疑。
孙高岭认为,上海国际赛车场的建成,对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国际上的体现还是有很大作用的。所以与其说2004年是“中国赛车运动的F1元年”,到不如说是“国际F1运动的中国元年”。
有行业人士认为,F1的品牌轰动效应,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媒体和旅游经营单位的强力推荐,作为“国际汽车城”的上海嘉定必然会兴起旅游热,预测每年将有300万人次游客光临。兴办F1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酒店、宾馆、餐饮、娱乐、房地产等行业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快速发展。
据记者了解,目前受F1影响最大的就是上海的酒店业。上海每晚300美元以上的房间已经基本预售告罄,房费也在大幅度飙升。预计2004年9月26日F1开赛之前,上海各星级酒店将迎来一个罕见的高峰期。目前,东锦江索菲特大酒店平均房价为310美元(平时为130美元),而另一家酒店金茂君悦则攀升至440美元(平时为170美元)。此外,经济型连锁酒店也日趋爆满,几家“锦江之星”连锁店出租率已经达到100%。
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郁知非认为,F1的影响是方圆300公里之内。由于上海高星级酒店接待能力有限,类似于杭州这样有高速公路相连的城市就非常具有市场竞争力。
但是即便像郁知非所说,上海兴办F1,得到好处的不仅仅是上海一个直辖市,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观看F1比赛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房价暴涨,酒店没有客房,还要赶到周边省市去住,与其受这种罪,不如呆在家里看电视转播。”邵丹对记者说。
虽然普通市民亲自到现场观看F1比赛的不多,但是随着媒体的宣传和F1相关产品的逐步上市,还是有人难以抵御F1的诱惑。来自上海赛事商务有限公司的消息说,年底将考虑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开出F1商品专卖店。上海赛事商务有限公司高级经理于益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上市到现在,我们的累计销售额已经达到了500多万元。”
郁知非说:“F1比赛一年中只有3天,那其他362天干什么?我们要建立一个经济娱乐圈,让人们一年都可以从这儿找到乐趣。”
早产儿悖论
“从目前F1在市民当中的影响力来看,中国的F1运动连起步都算不上。即便从世界范围看,F1运动普及较好的国家也仅仅限于欧洲,并出现了德国等少数几个国家一支独大的局面。这对F1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是相当不利的。”孙高岭认为,F1运动现在出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局面,热门车队有大量的企业参与赞助,同时也有更为宽裕的技术研发资金,而发展不好的车队获得的赞助较少,维持车队日常经营都成问题。
“在汽车比赛靠技术而不是靠车手个人实力来取胜的前提下,F1就会彻底沦为汽车厂家的商业宣传品,现在F1比赛已经体现出了这一趋势。在国际范围内,F1比赛也在不断丧失观众。目前F1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两块,赞助商和电视转播权。去年曾经发生过赞助商纷纷撤资、电视转播费大规模缩水的情况,也有一些车队因为经费紧张退出比赛。”孙高岭认为,F1在欧洲正在经历冷潮期,而亚洲F1运动的崛起,特别是F1运动在中国的出现,却为F1的未来找到出路。“从全球市场环境来看,中国对F1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延长了F1的生命期。所以说F1落户中国对世界F1运动的普及是件好事。”
从商业价值来看,F1仍能给中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据有关部门预测,首先是赛车场及其周边地区约20平方公里土地和房产将明显升值,估计达200亿~300亿元;其次是赛车场核心辐射区各产业进入成熟期后,可望每年产生上百亿元营业收入;第三是税收丰厚,F1大赛期间的收入由门票、电视转播、赛场广告组成,还有日常赛事场租费等,这些都将给当地带来丰厚的税收。
另一方面,在中国兴办F1也确实有利于跨国汽车厂商的广告宣传,但这必须以中国老百姓普遍对F1采取接受态度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跨国汽车厂商在中国F1赛事上的广告投入,其根本点不是为了扩大国际影响力,而是看好中国这块孕育极大商业机会的市场。而目前,也并不是所有的跨国厂商都将希望寄托在F1这块“软蛋糕”上,宝马和奔驰就对赞助F1赛事相当慎重,大众更是对其敬而远之。其依据是车队的成绩、宣传和赛事的投入很有可能让品牌营销的努力化为泡影,而目前中国老百姓对F1的接受程度尚难以预料。
相反,不少中国的企业却对F1充满浓厚的兴趣,已经有一些国内企业大户,开始与F1车队接触,研究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孙高岭认为,这与媒体对F1企业宣传收益的过分夸大有关。“连宝马这样的大企业都曾迫于成本压力打算放弃赞助,国内汽车厂却一窝蜂地往上冲,这不是浮躁是什么?企业通过赞助F1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到底有多大?F1会不会是一个无底洞?对于目前的中国市场来说,盲目地向F1砸钱会使它看上去更像一个早产儿。”(本报记者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