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业:警惕泡沫之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 09:11  人民网-市场报

  曾业辉

  许多汽车界人士对中国汽车市场目前的低迷状态并不担心,相反,对汽车业的外部因素却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专家们一致认为,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效应正在累积,若不从政策层面及消费环节加以引导,可能对中国汽车业的发展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忽视问题比泡沫更可怕长期在销售管理一线工作的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坚持认为汽车业已经出现泡沫,他从各汽车厂家的产能扩张及汽车市场的盲目建设中得出这一结论。

  2003年7月,大众宣布未来5年将在中国投入60亿欧元,产能提升至160万辆;2004年6月8日,广州本田计划提前扩大产能,2006年进一步扩产至41万辆;6月10日,通用宣布未来3年将与上汽投入30亿美元,将产能提升至130万辆;此外,丰田也希望能把产能从目前不到10万辆扩张到65万辆;福特拟将长安福特产能从现在的2万辆提升到15万辆;而吉利李书福2015年的目标是200万辆……而目前全球汽车产能过剩已高达1000万辆。

  “市场经济本身的发展规律会导致一定的过剩,但在目前车市低迷的情况下,我没有听说有一家在调整产能,相反还在扩张。”苏晖说,“另一个表现就是汽车投资热及汽车交易市场建设热挡都挡不住,造电池的、酿酒的、卖电器的都来造车;北京计划建4个大的汽车交易市场,但现在20多个都还在建,这本身就是泡沫,挤破的时间要不了多长。”

  苏晖强调,这些问题从银行信贷及投资门槛上加以控制,还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有关部门对汽车业的外部因素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见。

  他给记者算了一比账,至2004年7月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224万辆,北京市包括非常住人口在内1450万人左右,平均7人就有一辆车,再按现在的速度发展,3年后城市就得瘫痪,但有关部门一方面怕担阻碍汽车业发展的恶名,另一方面又根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或能拖就拖。“中国不同美国,我们是7分山地3分平地,美国正好相反,到时别说10亿辆,2亿辆都没地搁;此外,道路问题和停车问题也很突出,据有交管部门统计,目前光北京就有44万辆车没有停车位。诸多问题都是急症,但有关部门好像一点都不着急。”

  燃油安全如何保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部长冯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汽车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汽车制造本身,而在于外部性因素的制约,目前阶段的煤、电、油、运等基础供应严重短缺已充分暴露出这点。

  据有关资料统计,2004年1至6月,我国进口原油6102万吨,同比增长39.3%,进口金额增长57.4%;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缺口将达2亿多吨。

  “若依靠国际资源,石油日趋紧张,价格不断上扬,不确定因素很多,想开发国外资源时,还要受美、日等国的干预制约。将来汽车保有量达到1亿辆时,拿什么去烧?”有专家质疑。

  有报告显示,现阶段,我国按车型比较的平均油耗比日本、欧洲燃油效率第一阶段标准和第二阶段标准分别高出24.7%、39.4%。而对相同或相近车型进行燃油效率比较,我国汽车每百公里平均油耗比发达国家高20%以上。

  冯飞表示,石油安全带着全局,一定要从能源安全及老百姓消费结构调整两方面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国家政策一直倡导小排量汽车,但市场表现及厂家策略却是排量越来越高,关键还是政策导入与消费引导不到位。

  他指出,光有政策还不够,还要有可实施的配套措施。中国作为第4大汽车生产国,却没有统一的标准。

  而大排量轿车的利润明显偏高,又导致厂商趋之若鹜;此外,国内没有燃油税、油老虎税及奢侈品税等差别税,承担的油耗成本甚至只有欧洲的1/3,这些都可能使国内汽车消费偏离政策本意,着手完善刻不容缓。

  零部件成为薄弱环节“我现在最担心不是整车,而是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对记者说。

  据统计,200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比2002增长131.4%,但也仅有43.1亿美元,而且绝大多数为低端产品,跨国公司的采购看中的以极低廉劳动换来的低成本;而美国机动车和设备制造商联合会公布的数字显示,全球假冒汽车配件的年产值为120亿美元,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

  另一方面,跨国零部件巨头却加紧了在华扩张步伐。目前,外商在我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已近500家,全球最大的零部件企业美国德尔福已在中国建立了十多家独资和合资汽车零部件企业。跨国零部件巨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突破20%以上。

  规模小、集中度低是中国零部件企业的通病,德尔福年销售收入达160亿美元以上,而中国最大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年销售收入不到10亿美元;生产设计能力弱、缺乏核心研发能力更是国内零部件企业的软肋,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开发能力、自有知识产权,相当一部分厂家靠仿制过日子,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

  “2005年取消汽车零部件进口配额限制后,国内零部件企业将面临巨大考验,尤其是电子类的高端零部件发展更令人担忧,中国汽车零部件上不去,将极大制约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张小虞说。

  目前,国内市场上有近50%的假冒伪劣零部件仍在泛滥,不是价格竞争,而是盲目的价格战遍地开花,这种局势不扭转,将拖累整个汽车业的健康发展。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文化博览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