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吉普员工状告车展“维权”大切诺基用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 10:15 法制晚报 | |||||||||
原告称:打官司不代表公司只为自己 质量万里行维权办:支持双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今年6月8日,北京国际车展刚刚拉开帷幕,一辆面目全非的大切诺基被拉到国展门口,车主张女士穿着“维权服”站在一边。这自然吸引了不少人,而车身上张贴的“北京吉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纪(注:“纪”字是写标语者笔误。应为“季”)茂祥说:宁花200万捂媒体,也不赔用户一分钱”的文字更是让围观者议论纷纷。8月5日,季茂祥以侵犯其名誉权为由,一纸诉状把张女士告上法院,索赔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精神损失5000元。 昨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当事双方以及一直参与调解的“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相关负责人赵成主任。 季先生说法儿:我没说过那些话 所以我要起诉她 记者:张女士的车发生车祸时为何没有弹出气囊? 季茂祥:这起车祸是由于她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事故车经过鉴定是没有问题的,否则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后果会更严重。 另外,安全气囊打开不打开与翻车是两码事。 记者:你说过“宁花200万捂媒体,也不赔用户一分钱”的话吗? 季茂祥:我说话不可能那样不负责任,所以决定起诉她,我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记者:这对你的个人名誉造成了哪些影响? 季茂祥:作为国际车展这样具有广泛影响的特定时刻和公开场所,张女士的上述标语,不仅引来过往行人长时间围观,还有众多新闻媒体进行拍摄采访,现场相关照片被广泛传播。 这种歪曲事实、恶意诋毁和宣传的行为已严重损害了我的名誉权,并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伤害。 记者:你本人毕竟是北京吉普的高层领导,这样挑明起诉客户,有没有考虑到市场影响以及社会影响? 季茂祥:我打这场官司只为自己,并不代表公司。 切诺基遭受重创 气囊一个都没开 记者:你的切诺基是如何“受伤”的? 张女士:今年2月1日,我开着切诺基行至京开高速进京方向4.2公里时,为躲避一强行并线的小轿车,在与另一辆小轿车的左后部碰撞后,正面撞击在高速公路护拦上而翻车。车辆当即遭到严重毁损,但车上的4个安全气囊却一个也未弹出,导致副驾驶座上的朋友面部受伤。 记者:你是因为爱好而选择购买切诺基的吗? 张女士:不是,我工作经常要出远门,从安全角度考虑才选定这款车的。去年11月10日,我以48万元的价款买了这辆车。 记者: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张女士:我认为车辆的制动系统有问题。当时选择“大切”,就是看中了它的高性能以及在广告上宣称的安全性,怎么会想到4个气囊一个都没有弹出,这不是质量问题还能是什么? 记者:出事后,你找过经销商或是厂家协商过吗? 张女士:2月5日上午,吉普公司派人检测了事故车,做出气囊没弹出是因为撞击力不够的结论,并确定安全气囊的工作状态正常。 3月2日下午,我再次来到吉普公司销售服务中心进行交涉,通过协调,确定对于安全气囊问题,吉普公司承担70%的责任,我也要承担30%。两天后,吉普公司又作出安全气囊未弹出的原因是“撞击角度不够”。 张女士说法儿:取证实在有困难 没办法儿打官司 记者:你接受北京吉普车公司的鉴定结论吗? 张女士:我不认可,车的大梁都变形了,“撞击力”还不够大吗?车前部和两侧都严重撞伤,还有哪个撞击角度才能使气囊打开呢?只是我了解到的国内几个车辆鉴定机构只能对新车气囊进行鉴定,而对事故车的气囊是无法鉴定的。无奈之下,我于“3·15”前夕将此事投诉到了“中国质量万里行”。 记者:你提出的索赔要求是什么? 张女士:你看到被撞坏的切诺基一直停放半年之久没有修,因为即使修好了我也不敢再开它了。 因此,我向厂家提出更换一辆新车,并赔偿经济损失150万元,厂家没有接受,而厂家提出的修车方案我也没接受。 记者:你为何没有通过诉讼来解决呢? 张女士:这是一个车主绝对处于弱势的问题,因为根本没办法取证,现在只有厂家鉴定说了算,法院没有第三家鉴定机构可以指定,我怎么打这个官司? 记者:你认为双方为何一直没能协商好? 张女士:我现在根本无法举证气囊存在质量问题,吉普公司正是抓住这一点,所以才扬言——你去打官司吧,我们奉陪到底。 质量万里行说法儿:赔偿数额分歧大 目前双方在协商 昨天晚上,记者还采访了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投诉和维权办公室的赵成主任。他说,这起“大切”纠纷目前的确还在协商过程中,而且双方均表达了继续协商的愿望。这件事情本身并不复杂,只是双方在质量认定以及赔偿数额上分歧很大。 北京吉普作为厂家首先对事故车做出鉴定是没有问题的,当事双方并没有提出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做鉴定。对于张女士把事故车拉到车展的做法,赵主任认为行为有些过激,但表示可以理解,他支持双方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标语不是对个人 而是吉普车公司 记者:你为何想到把事故车拉到车展现场呢? 张女士:首先是双方很难协商下去,厂家始终不承认车辆存在质量问题。还有一个直接原因,我是一名律师,厂家两次找到律协反映我“想闹事儿”,这让我忍无可忍,我要让大家看看吉普公司是如何对待客户的。 记者:条幅上写的“宁花200万捂媒体,也不赔用户一分钱”以及“赔了你们,我没法向美国人交待”,是季先生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 张女士:他在一次协商会上说的,他当时称自己代表吉普车公司总经理。他当时的意思就是说:你要是态度好,厂家就赔你一点。我们是合资企业,给媒体的钱能够下账,我赔给你客户的钱没办法下账。那两句话就是我根据他说话的意思写的。 记者:季先生认为你侵犯了他的名誉权,你如何看? 张女士:他是代表吉普公司发言的,标语上的话针对的是吉普公司,把事故车拉到车展的行为也只是针对吉普公司,针对他个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和季先生没有任何法律关系,更谈不上侵犯他的名誉权。 记者:作为一名律师,你只能这样一直等待吗? 张女士:肯定不会,我要把这辆车作为一个陈列品,我也不修了,因为不知道车是不是质量问题,只要厂家没有一个认真、负责、合理的交待,我随时要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将这辆吉普车进行展览。 文并摄/本报记者 李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