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并不断创出历史新高。8月1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货的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1.08美元,升至46.58美元,为该交易所1983年开始原油期货交易以来的最高纪录。油价的持续上涨引起全世界的瞩目,因为高油价不仅造成各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而且对交通运输等部门的正常运营产生较大冲击,进而影响到诸多部门的产出,并可能造成失业率的上升。
影响几何?
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1年时间,将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
按世界经合组织测算,通常条件下国际油价每桶上涨5美元,将引起世界经济下降0.25%,其中发达国家经济下降0.2%,发展中国家经济下降0.7%。从我国情况看,目前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能耗较高,万元GDP能耗是日本的9.7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因此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有关专家对中国1993~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1年时间,将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目前的高油价已经对交通运输等主要用油行业的运营产生一定压力,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保持在高位,国内成品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若国内油价上调,交通运输等主要用油行业的运营成本会继续提高,油价在高位持续的时间越长,对下游其他行业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
未来走向
总体来看,未来国际石油市场的基本格局仍然有利于石油的稳定供应,国际油价在现有水平上长期、持续上涨的可能性极小。
理由有三方面。一是国际石油市场并不“缺油”。目前世界石油生产能力超过需求,虽然未来石油消费国仍将大量依赖石油进口,全球石油需求也将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但根据国内外石油专家的预测,未来1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2020年有望达到40亿吨左右。二是保证石油稳定供应符合石油生产国的利益。不论是欧佩克国家、还是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大国,石油出口收入都在各国的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一旦石油出口收入减少,绝大多数产油大国的政治、经济局势都将承受很大压力,甚至可能发生危机。三是石油消费国应对石油危机的能力在提高。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开发替代能源、调整能源结构、推行节能措施、加大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介入等战略措施被各国广泛采用。石油消费国应对石油危机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对石油生产国的制衡能力。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则使各国间经贸联系日趋紧密,石油生产国同样对石油消费大国有很强的依赖性。制衡与依赖并存将有助于石油生产国和石油消费国之间加强合作,共同保证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安全供应。
受石油生产状况、世界经济发展态势、气候情况以及突发事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国际石油价格频繁波动有其必然性。不仅如此,目前国际石油市场的定价机制与石油期货价格有着密切联系,当影响国际石油市场供求的因素出现后,这种影响会率先反映在期货价格上。期货市场对各类信息的处理能力更强更迅速,反映也常常会更加敏感和剧烈,这突出表现为一些事件对石油期货市场中交易者的心理影响要远大于这些事件的实际冲击。在这一轮的油价高涨中,期货市场中投机力量的增强使不确定性与预期因素更多的反映在油价中,目前高油价更多反映的是市场对石油供应不确定性的担心。从长期来看,影响价格因素的复杂性和以公式化为主要特征的国际石油价格定价机制决定了未来国际石油价格仍将面临太多的不确定性,油价仍会频繁大幅波动。
车市互动
从各国经验看,高油价客观会对汽车消费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历史数据表明油价变化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并不显著。
由于收入水平的不同,油价变化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异,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消费者通常并不会因油价变化而改变汽车购买习惯,一些对油价变化敏感的汽车消费者虽然可能会推迟消费,但更多的消费者并不会因此推迟购买,而通常会更加关注“车辆油耗”指标,使低油耗车型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会上升。
事实上,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客观上为油耗低的日本轿车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机会。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汽车价格、收入水平和汽车消费环境仍然是影响汽车市场发展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油价变化会对汽车市场的消费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改变汽车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目前的高油价虽然提升了汽车的使用成本,但对油价的关注有助于逐步提升节能型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这不论对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还是对实现能源产品的可持续利用都是十分有利的。
由于燃油税政策的推出会对汽车市场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在未来油价持续大幅波动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燃油税政策推出的时机不宜等待油价处于“合理”水平,而宜更多考虑燃油税政策如何更好的反映出变动油价情形下的特点,使政策调整能够更有利于各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邓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