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市低迷竞争激烈 国内中小汽车企业整合求生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 08:29  国际金融报

  在国际汽车巨头纷纷裁减国外编制、扩大中国投资的同时,国产厂商也开始动作起来:吉利、哈飞-昌河云雀“裁风”骤起,车市低迷,中小企业又一次被逼到了整合的风口浪尖。

  相对于地方国有中小汽车厂商,作为民营汽车企业的领军人物,吉利集团的日子还算过得去。但6月28日,在吉利集团汽车销售公司的整合会议上,吉利高层也宣布将对吉利汽车原有销售公司进行整合,吉利和华普两家销售公司整合到一起,并将剩余人员进行“分流”。业内人士指出,这是继车市整体低迷和价格风暴后,吉利做出的最大反应。而据吉利汽车集团公关部经理刘健全表示,这只是一次正常的内部整合,“主要是对原来两家销售公司的派出人员进行整合”。

  尽管刘健全一再强调调整后的销售网络并无变化,吉利和华普的车终端销售还将保持独立。但业内人士分析,吉利这次调整的最大的目的可能在于减员增效。

  而哈飞、昌河的重组,则属横向的外部联合,通过扩大规模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有关人士对此的评价是,“正是外在的压力把两个松散的企业压向一个整体”。

  据了解,参与重组的双方不仅共同隶属于一个集团中航二集团,而且在产品上,两家的主打微车系列又基本上源于铃木4301底盘,并共同采用东安462、465的发动机。南北两家军工企业联手,不仅可以节约采购与营销成本,而且可以共享研发资源。

  最倒霉的要算云雀了,在第八届北京国际车展期间,富士重工突然宣布:放弃“云雀”品牌。贵州云雀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局。

  日本人的抽身而退无异于使本身就不济的贵州云雀折断了双翼,当然,在这中间黯然泪下的还有庞青年和他的浙江金华青年集团。据内部人士讲,目前,云雀的产能只有不足两万辆,每年的实际产量几千辆。而原来的东家贵航集团早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其正常生产。显然,云雀已经到了生死的边缘。

  理性的市场造就理性的企业。这也表明,只要整合处理得当,中小汽车企业还是有相当的生存空间。而目前的整合,也将只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向理性发展的开始。(王帆)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