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乎所有跨国巨头鼎力抢食中国市场这桌最后的汽车盛宴的同时,被挤压在一个相对极为狭小空间的民族品牌尤其是一些民营资本,开始向对方的市场缝隙摸索,只是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和竞争环境的制约,他们也越来越多地面临着种种困境。
在结束不久的北京车展上,跨国公司的展台让很多正在做汽车梦的国人充分感受到了国际知名品牌的魅力。正当国内观众纷纷涌向占据了展馆巨大面积的国外厂商展台时,记者注意到很多设在展馆外、遭受阳光曝晒的国内厂商展台上,却晃动着很多“老外”的身影,除了详细地询问厂家和产品的情况外,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问到了同一个问题:“你的汽车出口吗?”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商玉贵向记者介绍,车展期间,有很多国外的客商到长城的展台参观,正式接洽的有20多批,达成合作意向的有10多家。
业内专家曾经预测,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将涌入这个行业,伴随而来的将是更多产能的形成,直至过剩。这除了将导致激烈的价格战外,必将迫使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从而经历与家电业同样的发展历程。然而,在记者采访一些目前出口汽车的企业时发现,国产车辆目前出口还仅限于一些专用车,而这些刚刚试探着向国际市场迈出第一步的民营制造商,又可能早早就迎来目前困扰家电行业国际化之路的最头疼问题———反倾销。
根据海关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出口51864辆,同比增长279.7%,超过了同期51205辆的进口整车(含成套散件)的数量,从数字看,中国汽车出口势头火爆。
但在一个个耀眼的数字后面,逐渐显露的一些问题又不由得让人忧心忡忡。仔细分析海关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出口的整车中,绝大多数是高尔夫球车、沙滩车等特种用途车,占75%,数量达到38373辆。其它依次是载重车、旅行小客车、轿车、机动大中型客车、越野车。而且出口整车单价奇低,一季度出口整车金额仅为1.16亿美元,只相当于同期进口整车金额15.59亿美元的十几分之一。除了特殊用途车外,其它出口汽车的类型过度地集中于载重车和各类客车,而市场潜力更大、产品附加值较高的轿车和越野车的出口则刚刚起步,数量较少。
较低的技术附加值,激烈的竞争,高度重叠的目标市场和客户,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国内厂商在出口时彼此之间的内部竞争消耗和进入风险。
“不能只靠低价竞争,长远的发展必须要靠品牌、质量、服务这些根本的东西。”中国汽车工业咨询与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也认为汽车出口红火是好事,但有些厂家出口的汽车定价比国内还低,以后肯定会遭遇反倾销的危险。“首先,要有在一个市场长久生存下去的战略打算,开辟一个市场就要在这个市场上长久地生存下去,不能说有机可乘我赚一把就走,要像大的跨国公司一样,有一个长远的战略;其次,要进行积极的市场开拓、培养工作;第三,要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改进产品,保证质量和服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一次谈话中,国家商务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宇曾向记者作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出口都不能指望国有企业,而要靠民间资本。”但民营企业之间又容易自相残杀,难以协同共进,这似乎成为了国产车出口的死结。(经济观察报 李毅明)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