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的市场终于呈现给汽车厂商一个“黑色的五月”,让身在“4S城”中的出城者越来越多。有的像当初进城一样,费了几番周折才终得“解脱”;有的把经营多年的知名品牌连同土地从1800万元叫卖到1500万元,却仍无人接招;还有的则先出让部分经营权,把当初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一个著名自主品牌的4S店脱手了一半……
“出城”战在成都打响
2003年9月至11月间,堪称国内最大的中华轿车4S店的两位投资人,退出了该店所属的四川明友汽车服务公司;同年12月,该公司由上海中华控股公司出资控股80%的股份,更名为中华明友汽车服务公司。这可能是成都最早公开退出4S店的投资人。
紧随其后,成都一家经营国内著名合资品牌轿车的经销商,向汽车厂提出申请,要求退出该产品的4S授权,以上千万元的价格转让4S店或以70万元/年左右的价格转租该店,但一直未果,最后在商家的一再坚持下,几经周折之后,终于在今年5月得到厂家批准退出了让其又爱又怕的4S“围城”。
前不久,记者又得到消息:一个曾在中国占据半壁江山的合资品牌的经销商,欲把4S店连同土地、展厅、维修厂一起转让出去,开价从1800万元降到1500万元,仍然找不到买主。这个4S店在成都已小有名气,怎么不想做了呢?该店的总经理很伤感地对记者说:“这么多年我对这个品牌店已经有很深的感情,但商场就是战场,市场低迷,厂家政策不调整,去年一年我辛辛苦苦地做,结果还亏了200万元。今年市场更不好,卖是亏,不卖也是亏,索性不做了。”
还有一家去年下半年才开业的经营国内某自主品牌的4S店经销商,销售情况一直不好。不做吧,投资的钱还没收回来;想把店卖了,又一直找不到下家;想换个赚钱的品牌,又拿不到授权。于是,只好先找个合作伙伴,以解资金困难。“不出三个月,4S店的围城形式会更加明显。”不少业内人士这样说。
有出城的有进城的,
也有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
“4S城”里的人正在策划如何冲出去,一些城外的人却在想方设法挤进来。出城队伍悄悄扩大的同时,进城的队伍也从做汽车的扩展到造酒的、盖房的、造摩托车的等等行业。号称“规模最大”、“全国一流”、“旗舰店”的新4S店,在全国各地接连出现。仅以6月的成都市场为例:6月6日,投资3500万元的成都大进宝马4S店开业,号称“亚洲最大”;成都建国汽贸新建成的哈飞汽车4S店,号称哈飞全国旗舰店;6月28日开业的四川中业汽车天津一汽展厅,又是一个全国旗舰店;东风标致六七八月将在成都连开三家4S店。这些4S店不仅越盖越气派,来参加开业典礼的厂家领导级别也越来越高。
成都还有一种经销商,他们在“4S城”门口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有一家经销商,年初拿到一个合资品牌,对外宣传该4S店即将建成开业,却迟迟不动手,而是利用厂家给出的过渡时间,在过渡展厅边卖车边看风,再决定这个宝是押“进城”还是押“出城”。
一位经营汽车多年的经销商跟记者聊天时说,有一家生产越野车的厂家曾要求他建4S店,他坚决不建,但继续销售这种车。“现在这样挺好,进退自如。”他说,“遇到好品牌我还有资金可调动,何必为一个不抢手的品牌把全部家当都搭进去呢?”
业内人士话“出城”
对于近日成都暗地里涌起的4S店“出城”战,此间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有三种情况:连地带房全部转让的经销商,大部分子对所代理品牌失去了信心,但由于目前市场前景不明朗,不易找到接盘者;先出让部分经营权可以降低风险,而合作者又因所承担的仅仅是一部分风险,同时存在盈利希望,因此较易成交;还有一些经销商并不想出让4S店,只是由于资金困难,为渡难关迫不得已找一个合作伙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奥迪、宝马、广本等少数品牌外,目前成都有一半的4S店仅仅是保本,另一半在亏损经营。亏损突出的主要是两家大众(奥迪除外)和东风雪铁龙的4S店。仅以“老三样”为例,去年4S店最多的亏损200万元。究其原因,一是网点太多,商家为保销量相互杀价;二是“老三样”产品价格区间竞争车型太多;三是厂家增加了考核项目,商家很难拿到全部返点甚至根本拿不到返点;四是大集团对经销商的保护意识比其他汽车厂家相对差一些。一种说法是,明年下半年将有50%的4S店垮掉。
记者同时了解到,尽管车市低迷,有厂家仍然嫌授权经销商的展厅不够标准,要求他们投资建新店。商家诉苦说:“市场变了,厂家应该及时理智调整政策,和经销商一起渡难关、抗风险。”也有经销商呼吁,厂家该减产就减产,同时要根据市场增量建店,不要盲目扩张网络。
“国外厂家注重强调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对展厅规模和厅内的硬件设施的要求已逐步弱化。国内生产企业如果在利益分配上不考虑经销商的实际困难和感受,退出的队伍还将不断扩大。”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徐瀛)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