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厂商把整车降价的压力转移给零部件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面临整车厂商压价和原材料涨价的双重压力,尽管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但是敢怒不敢言,更不敢不供货,担心丧失配套资格和今后的市场
继上海通用于今年5月首次进行全系列车型价格下调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及东风雪铁龙相继参与其中,降价风潮席卷中国车市在所难免。
几家欢喜几家愁,在消费者拍手称快理性观望的同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却受到整车厂商的威胁,整车厂商把整车降价的压力转移给零部件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面临整车厂商压价和原材料涨价的双重压力,尽管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但是敢怒不敢言,更不敢不供货,担心丧失配套资格和今后的市场。因此,价格战已经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市场打响。
降价威胁零部件供应商
“我最近非常头疼,因为每天都会接到整车厂商要求把零部件的价格再降低一些的消息,而且态度还非常强硬。”德尔福中国区总裁在近日的一次媒体会上无可奈何地表示。据了解,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市场竞争已非常激烈,几乎国内所有的零部件供应商都遇到了这样的尴尬,那就是整车厂商对零部件供应商提出没有回旋余地的降价要求,否则就取消其零部件的供应资格。
与此同时,整车企业还大幅下调配件价格。在今年年初,南京菲亚特宣布,全面下调旗下各款汽车的配件价格,与此同时,比亚迪也宣布全面调整福莱尔整车配件的零售价格。这是中国汽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面向消费者的零部件降价行动。据了解,配件价格对整车销售的影响从2003年起开始逐步凸显。
欧洲零部件巨头法雷奥集团副总裁欧瑞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只是中国汽车市场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之一,其实全球的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目前中国汽车在不断降价,只能在降到一个合适的价格之后才能相对稳定下来。而整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都是在竞争中共同求生存,最终是优胜劣汰。比如在欧洲,最早汽车并没有安装空调,现在都开始安装了,但并未提高汽车价格,而是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从这个层面讲,整车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是合力,相应地将各自的产品竞争性提高,而不是整车商高高在上,对零部件供应商指手画脚。
奋起反击
“相信整车厂商一定懂得这样的道理,汽车零部件并不是简单地把铁弄弯。”一位汽车零部件高层管理人士向记者说。针对整车厂商的降价威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则打出高科技这张牌,以低成本和高科技含量来提升自己的产品竞争力。这位人士称,“只有具有竞争力的零部件产品才会让整车厂商无话可说。”
在本届北京车展上,记者在法雷奥展台看到一些目前只装载于豪华车的高科技产品,如:轿车没有车钥匙,佩戴在车主身上的磁卡让车主走近车旁车门便自动开启,而汽车启动只需用脚踩一下刹车即便完成;一种自动感应雨刷器,并不需要驾车者开启;当驾车者驾驶汽车昏昏欲睡时,或者汽车开始走S型,汽车就会像“手机震动”那样进行提醒。“这些产品都有望装载于未来的中国国产车中。”欧瑞德称。
建立研发中心
为提升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国际零部件巨头纷纷把研发中心设在中国。今年上半年,为争夺长安福特嘉年华原配轮胎订单,米其林、固特异和普利司通三巨头卷入了肉搏战。而米其林能脱颖而出,靠的是其在上海研发中心的优势。2001年米其林在上海成立了研究发展中心,成为其全球四大研究中心之一。
德国博世柴油系统部董事会主席多乐近日表示,除了斥资上亿欧元下注中国柴油车业,还将组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技术中心,在中国建成最大的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生产基地。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博世公司还正式宣布该公司将与无锡威孚集团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经有关政府部门批准,即将成立的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将为中国客户提供先进的柴油共轨系统。博世将持有新公司67%的股份。
欧瑞德也向记者透露,法雷奥集团将启动一系列项目,包括在武汉建立一个研发中心,在上海创立学校以及引进新的产品线。欧瑞德称,将于今年成立的中国首个技术中心将为中国和欧洲轿车市场开发先进的汽车照明系统,预计这个研发中心在2004年年底前将聘用40名员工。这个研发中心将与法雷奥集团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技术中心合作,为所有的市场开发产品。
本土零部件商面对挑战
不可否认,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据统计,200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为318亿美元,其中包括出口33亿美元。但中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正面临来自整车商及零部件跨国巨头的严峻威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沈宁吾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产品繁杂、资本结构多元化,缺乏像整车企业那样具备相当规模,被公众认可的龙头骨干企业。”
而目前中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只能用“散、乱、差”来概括。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约有4500家零部件制造企业,其中外国合资企业约占800家。与零部件跨国巨头相比,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缺乏竞争的技术。一位外国汽车零部件专家对此称:“即使他们的生产流程正在改善,并且有许多企业非常不错,但他们还是没有技术。”他认为,零部件厂商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才能满足汽车制造商的需要,以及他们对零部件可用于世界各地不同车型的要求。
有专家表示,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应该尽快进入从市场到制造、从制造到开发这一融入国际的完整转变过程,在转变中形成自主开发体系和自主开发能力,形成自主开发队伍,这样才能最终形成国际竞争力,与跨国零部件巨头相抗衡。(宫广军)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