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有品牌才有话语权 为中国民族汽车品牌摇旗呐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2日 08:35  国际金融报

  品牌绝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符号,有了中国自己的汽车自主品牌的企业就有了话语权、就有了决定权中国的自主品牌是要靠政府的政策扶植,靠中国全体人民的努力,靠自主品牌企业勇于开拓、敢于冒险取得的

  民族的自豪感应当激发中国汽车人造自己车的激情和如何造自己的车的冷静思考,在中国就是有一些如像奇瑞吉利中华等敢于冒风险的企业,承担着制造民族品牌汽车的重任

  一位资深的汽车业内人士在一次会议上大声疾呼:2003年的汽车生产突破400万,我要看一看我们生产500万、600万的时候我们有多少中国自己的品牌?

  中国的太空飞船能在空中遨游,海尔能走出国门,联想能在众多国际品牌中独占鳌头,我们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何时能在国际汽车舞台上开花绽放呢?

  期待民族品牌崛起

  我在北美生活了十几年,作为加拿大籍华人,我对祖国的进步和赢得世界的赞许会产生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当我在电视上看见中央民族交响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受到观众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的时候、当我看到我们的体育健儿夺冠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当我看到“神五”成功落地的时候,我禁不住热泪滚滚,一股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相对来说长期在本土生活的中国人这种民族的自豪感变得淡漠和麻木了,变得没有激情了。如果我们国人看见一辆中国自主品牌的奇瑞轿车在道路上行使时,或许还要说三道四;但是,如果在北美的华人在北美看到一辆奔驰着的奇瑞轿车会引以自豪、会豪情澎湃、会热血沸腾、会泪水满面。因为很多在本土生活的国人没有在国外受到鄙视和屈辱的体会,因而对这些祖国在世界上扬名和令人激动人心的时刻没有产生什么共鸣。

  有人在谈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时候,说世界经济一体化了,我们要有开阔胸怀云云来借口不主张发展中国自己的民族品牌汽车,这些人或是要为我们自己的技术能力的不行在掩饰,或是在合资企业中还没有受到外方足够的气,或是根本就不知道合资汽车企业要向外国人交纳品牌使用费、技术转让费、工业产权费、设计改进费、KD散件购买费、或是这些人满足于从合资企业占领市场所获得发展和进步、或是情愿支付外方人员在中国的高额生活费用和与中方真正作出成绩的员工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可比的工资,等等数不清的根本中方没有话语权去解决的问题。

  有品牌才有话语权

  在2002年后中国汽车井喷以后,国内数十家汽车公司和工业集团纷纷和国外汽车知名品牌汽车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我无权对这些公司作出有什么不对的评价,走与国外汽车知名品牌汽车公司成立合资企业的道路显然是一种市场行为,这是因为当今中国人民更相信国外成熟品牌汽车的质量,面对国内汽车市场的高增长的需求时,当然谁也不愿意放弃淘第一桶金的机会。另一方面因素是汽车技术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要想马上争夺市场谈何容易。我国的汽车工业虽然在上世纪50年代就起步了,但是改革开放之前的政治运动和不高的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发展没有形成人们对轿车的强烈需求。这就导致了在2001年以前从中国汽车工业的管理体制、研发水平、人才培养、和生产水平都要比几乎同时代起步的韩国汽车工业要落后的多。无可否认,目前中国的汽车合资企业无论在增加就业、培养出大批技术工人、外方管理和销售理念对中国管理层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渗透、推动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成长、带动汽车上游以及下游工业产业的增长等等方面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然而,品牌绝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符号,有了中国自己的汽车自主品牌的企业就有了话语权、就有了决定权、就不受外国人的气!我所接触过的中国汽车工业的总经理中,对自主品牌企业赞誉最多的恰恰相反地来自那些目前还没有为自主品牌工作的合资企业,他们当然清楚自主品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意味着没有文化差异导致争吵所带来的内耗、意味着做出自己成绩的成就感、意味着工作成就后的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意味着可以挺起腰杆子做人的民族的自豪感!

  敢冒风险才能成功

  民族的自豪感应当激发中国汽车人造自己车的激情和如何造自己的车的冷静思考。自主研究开发汽车技术不仅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并且最后的结果不可预测性、开发出来的产品很有可能又落后于市场的不可预测性、更有可能这样的汽车公司会失去“挖掘中国汽车市场暴涨的第一桶金”的机会。然而,在中国就有一些如像奇瑞、吉利、中华等敢于冒风险的企业。它们都在研究与开发上投入巨资,而且这些企业都有技术上无国界的宽阔胸怀,与世界上意大利、韩国、日本等一些公司合作研究和开发有关技术,并且有的在销售管理层聘请既懂中国文化又有在国外买方市场工作经历的海归人士。

  中国的自主品牌不是靠喊出来的,是要靠政府的政策扶植,靠中国全体人民的努力,靠这些企业勇于开拓,敢于冒险,海纳百川,和作为中国公民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应当为这样的企业嘉奖、为中国有这样的企业而骄傲、为中华人民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为这样的企业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而呐喊:加油啊同志们!(国际金融特约作者 丁一 )

(编辑:李良)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