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五大自主开发汽车公司老总谈自主品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7日 14:37  新浪汽车
国内五大自主开发汽车公司老总谈自主品牌(图)

图片由左致右:吉利集团首席执行官徐刚、长安集团董事长尹家绪、奇瑞公司副总经理许敏、华晨金杯公司董事长苏强、哈飞集团副总经理卢伟功

  新浪汽车讯 由人民日报经济部、中国汽车报社、人民网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汽车创新论坛今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参会嘉宾将近100人。本届论坛突出创新的主题,论坛形式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论坛划分几个时间段,多位主持人轮流主持,力图为大家带来不同的感受,并使论坛达到交流、互动的目的。以下为长安、吉利、奇瑞、哈飞、华晨金杯老总对于自主品牌的发言:

  主持人:我们开始下午的论坛,在下午的专题对话之前,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刚刚下完夜班的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江绍高。

  企业是汽车产业自主发展客观载体和微观的基础,如果没有企业的扎实行为,那么我们上午的讨论,各种问题都将是空中楼阁,企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价值链环节的有机协调,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有收获,也有失落、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想邀请来自企业第一线的企业家们和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企业创新中的酸甜苦辣。我们有请长安集团董事长尹家绪,吉利集团首席执行官徐刚,华晨金杯汽车董事长苏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敏,哈飞集团副总经理卢功伟,请他们五位嘉宾上台。

  我们今天对话的方式,五位嘉宾一起在台上,我们首先请每一位嘉宾各自回答一道自选题,然后我们进行专项的问答。关于自主发展、自主品牌,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关注这个话题,只不过在这段时间,这种关注使得大家更加热烈地探讨起中国发展的明天之路,今天在座的五位对于自主发展、自主品牌有很深的体会,我想首先请各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简要地谈一谈你们对自主开发、自主品牌的体会。

  徐刚:我觉得自主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一个品牌就像这个大楼一样,自主开发又是体现自主品牌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汽车作为中国的老百姓,直接关系人们的生命的密切行业,是一个产品,要走出自主品牌的路确实非常不容易,我们考虑到要按照自主品牌的要求,同时又是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这么一个大的趋势,技术上坚持自主研发的大前提下,全方位地和世界上的领先的工程设计公司、专业的工程技术公司技术合作,来提高我们的自主研发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和广大的零部件厂商结合在一起进行开发,包括我们在核心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要求去努力,我们既不要闭门造车,又不要完全依赖人家。

  尹家绪:作为长安这个企业到今年已经有142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工业企业,从它成立那天开始,也是树立自己的民族企业,1862年在上海,时至今年,140多年的历史,做过横跨三个世纪,经历了风风雨雨,在各个时期,都培养了自己的技术能力,我们做汽车是一个后来者,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时候实现军转民的时候,开始做汽车,也是后来者,也不是正规军。这些年的发展,我们感觉到自己要发展,必须要自主开发能力。自主开发能力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一个主要方面,而自主开发能力的培养,如何使自己在市场上或者在国内国际竞争中不断壮大自己,直接走出去,在这上面我们进行了很多思考,做汽车,汽车是很难做的,我们开始都不懂汽车,到刚刚知道怎么造车,这也有意于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中,在汽车的领域采取的请进来然后再走出去,请进来先后我们跟别的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采取技术引进,使自己懂得如何组装汽车,和湖南成立了长安福特,懂得和国际上一流汽车厂商一起生产汽车的机会,这样是不够的。我们感觉到这样并不等于长安就有了自主开发能力,并不等于长安就有了创新能力。有一件事对我震动很深,2000年的时候我到韩国去,韩国的一个朋友是中国去的,他说你知道长安汽车在国际上的地位吗,我说不知道,他给我一个资料上面写到长安汽车排在第20位,我一看在我的前面没有中国其他的企业,看到以后一是感到高兴,再有就是悲哀,长安在2000年的时候,这个品牌不算什么,在世界排名第20名,在我们前面还没有别的中国的品牌,自主品牌的重要性,没有自主品牌就跟没有旗帜一样,就不能走出去。在我们中国汽车行业里面,长安算不了什么,但是它仅仅就是在这么一辆车在世界汽车行业排序还在20位,给我一个震动的是必须要有自己的自主品牌,要有自主品牌,必须培养自己的自主开发能力。所以,2000年开始,我们主动走了出去,当时我们感觉到开发汽车相当的难,开发汽车可能是难于上青天,走出去之后,这三年多,我们感觉到走出去天地宽,走出去世界的资源多的很,都可以你支配和使用。

  这几年我们尝尽了各种酸甜苦辣,现在我可以说在目前我们自主开发的不但拥有产权,并且那个车已经推出来的时候,就不会受到任何公司关于知识产权的起诉或者打官司或者纠纷的事情,我感觉到长安是1862年成立的汽车,时至今日,我们也应该把民族工业大旗继续扛下去,哪怕再艰难还要走下去。我们走的还是刚刚开始,但是时至今日之后,我们走到第四个春天的时候,它可以在外面进行公开招标,招标包括欧洲的十大设计师都在我的公司里面,在中国企业里面,另一个走出去,成为独立法人的技术中心,并且他们还做了一个尝试,我认为这个尝试是值得的,这个尝试目前取得了成功。再一个政策,所有自主开发的车,包括技术进来,国家还没有任何政策给予支持,这样比较起来就不如引进别人的技术,既省事不费力,又节约成本。在与别人合作的同时,如何培养自己的能力,在我们各自生产的过程中,每个合资企业都跟外国新建一个平台或者新建一个汽车的时候,都付出高昂的技术转让费,现在我们很多合资企业除了高昂的技术转让费,长安汽车只要在我们合资企业生产的,只要是长安合资企业费的费,一定要打上中国的出口。关于合资合作这方面,走出去是发展我们中国汽车的必由之路。

  许敏:大家下午好。我本人加盟奇瑞一年多,有很深的感受,我有一些关于自主开发的想法跟大家汇报一下,我认为自主开发应该是很艰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跟国外的先进技术差距还很大,我们自己的经验、技术都有严重不足的情况,我们必须积极地整合国际的资源,然后想办法能够把别人的智慧、别人多年的经验为我所用,是符合中国的要求,同时也具有世界最先进技术水平的产品。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强调一个就是自主,所谓自主就是主权,也就是说我们要主宰这样一个项目,我们在这个项目当中有决定权,不仅是话语权,我决定要开发什么样的权利,我决定这个产品有什么样的配置,我决定这个产品应该按照什么的流程、成本目标来进行,我决定是什么样的企业,然后把它们的技术学到手,这当中有一整套的过程,这一整套我们是要有自己的主权。中国人讲话很客气,叫合作公司,在国外我们应该叫雇佣他们公司,我们是老板,我们是付钱的,他们应该是跟我们合作,这个主权非常重要。这样生产、开发出来的产品,也是能够符合我们的要求,同时在开发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跟人一起学,让我们年轻的工程师有学习的机会,迅速在开发过程当中把我们的能力培养起来,汲取我们的力量。这是第一步,这样一步的做法,世界上有很多的大的技术服务公司,他们对于先进技术非常敏感,他们有一整套结合所有各家长处的融会贯通的方法,可以为我们马上使用,整个发达国家的地区工业都在走下坡路,所以他们有很过剩的能力,在这种时候,有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益,我们最容易平等地把他们的资源很好地整合起来,为我所用。这是很多公司不光是奇瑞,都是在采取这种模式。有了这样一个模式以后,我们可以迅速把最新的技术带到我们的市场,供我们的消费者使用。我们的目的想把我们的能力建立起来以后,下一步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属于自立,开始是自主,接下来就是自立,就是自己独立开发一些产品。这个阶段可能在三五年之后,我们希望我们所有的产品,不光是整车,包括关键零部件、发动机、电控系统、电子系统各个方面希望在核心竞争力拥有完全独立开发的能力,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这是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一开始是自主过程中积累的基础。

  下一步就是自创,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新的品牌,我们要创造一些新的技术,我们不能够满足于现在世界上这些大公司的最佳试点,我们要敢于突破,要看到当中有很多不合理的环节,可以进一步改善的地方,特别是先进的技术,我们要大量去做先进技术的研究,我们要敢于创新,我们要让别人看到中国人是非常上进的。跟大家自豪地讲一讲,在国外每一个地方,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公司里面,承担尖端的科学研究和技术骨干的人有很多很多是中国人,而且可以说是中国人是最勤劳的,我们在这方面应该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我们应该对人类有所贡献,我们应该引导世界的潮流。创造一套新的丰田式的汽车发展的模式,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开创一个更新的、更高效率、质量更好、技术程度更高的模式呢,我们觉得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努力朝这个方向进一步发展。我相信通过我们所有的主张自主品牌的公司,携手并进,这个目标完全可以达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民族的骄傲,才能真正为我们国家争口气。奇瑞公司一直走的路是非常艰辛的,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汽车这个东西并不难,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高不可岌。我们阶段性逐步实现我们的目标。

  另外,我们在过程当中,不但自信逐步增加,我们的梦想也一天一天扩大,我们正在积极地准备一些新的产品的开发,这些产品不光是目标指向国内的市场,同时也指向国外市场。我们还有一个新的产品,希望大家6月份在北京的汽车车展,大家能够看一下奇瑞的展台。另外我们开发新的车,都是尽量满足欧洲和北美的各种各样的很难达到的法规,我们希望在全球市场上跟我们的国际的竞争对手进行全方位的竞争。我想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成功的,那才能真正谈到我们自主品牌的成功。

  苏强:首先感谢论坛给我们自主品牌企业的一个机会,这两年无论是媒体环境还是用户环境,还是大家共同呼吁的政策环境,对自主品牌,对企业都有一个很好的服务,应该说华晨作为97年开始搞自主品牌,当时自己华晨是一个生存的需要,这条路能够走下去,能够生存,华晨就比较幸福。如果这条路走的失败,我们也认了,至于中国需不需要自主品牌,这两年的实践证明,对于华晨搞自主品牌不是自己决定的,是环境逼的。华晨确立了两套策略,我们区别于长安,长安先搞了合资,认识到自主品牌的重要性,华晨是先搞自主品牌,然后吸引宝马跟华晨合资,选择宝马这个合资伙伴对华晨来讲是非常必要的,宝马是非常知名的品牌,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支持。不合资和合资对自主品牌的学习完全是不一样的,所以华晨还会继续把两条腿走路坚持下去。

  现在自主品牌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讲,已经过了喊口号的阶段了,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从华晨方面我们怎么做呢?首先华晨经历的转型,从92年,华晨把除了汽车行业的其他行业都砍掉了。另外在全国我们把很多不切实际的品牌都砍掉了,我们专门做中华和金杯品牌,这是我们确定了我们自己的转型,过去大家知道华晨是作资本市场或者金融的企业,它可能跟关心是资本市场上的一些反应,作为一个制造企业,我也非常记得丰田当时给我们一些批评,我们不愿意跟金融企业合作,因为你们没有品牌概念,你们没有团队概念,你们不知道做一个产品可能要花很多年的时间。华晨经历了一个转型,我们从一个金融企业踏踏实实变成一个做汽车的企业,我们在关心我们的团队建设,我们注意培养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更关心的是我们企业的长远发展,因为自主品牌跟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恐怕是一个长期的竞争,如果我们还有幸能够生存下去,恐怕我们要做很长期的打算。自主品牌在中国现在还很弱,我们更应该关心,大家都知道安然在国际上倒闭以后,很多企业的评价体系已经变化了,很多企业现在关心的第一个是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保持你持续生存的一个很重要的产品。第二要关心企业的员工满意度,一个企业员工在那里干的开不开心,第三要关心客户的满意度,华晨已经完成了转型。

  另外,华晨在中国观察一下我们的能力,我们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引进的技术,至少换来很多制造行业,相对在我们这样的企业,恐怕和我们兄弟企业一样,我们制造方面的人才是比较多的,但是我们的研发、我们的营销能力不足,可以非常自豪地讲,我们犯过的每一次错误,都是华晨能够生存下来的一个宝贵的财富,我们现在请意大利的设计师给我们设计,我们97年设计员只是盲目接受,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和能力去评判对方做的工作行不行。在M1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们,但是在做M2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评判这个东西做得好不好,在我们的M3项目中,我们现在就要求我们要承担一部分的工作,这个工作可能是10%,也可能是5%,但是我们已经要求要承担,逐步把我们自己能做得的工作量提高。所以,研发能力的培养,不是你马上能够招一千工程师,投多少亿的资金,喊多高的口号就可以达到的,这个必须要在每一个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去学习、去提高,然后把这个能力逐步培养。

  在营销方面的差距,我们会通过引进、通过学习能够迅速弥补,配套体系我们能力已经很强了,主要零部件公司在中国都已经建了合资企业,也愿意给我们这些企业配套。而且汽车的产品同治化越来越严重,像宝马的产品和其他的产品,它的功能上基本上拉近了,所以在配套体系方面,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我们配套体系的差距会越来越小。我们在能力没有补足之前,没有拉齐之前,我们华晨是不会轻易地扩张的。我们认为我们现在走还没有走稳,如果轻易跑,肯定会摔倒,我们会更关心我们自己能力的提高。

  另外,要打造一个品牌,我一直也是讲自主知识产权是一个产权的概念,要把它变成商品,要把它卖出去就要打造一个品牌,这个品牌的打造就必须品牌的内涵,每个方面都做得很好。首先是产品,我们华晨在中华投放市场出现一些问题以后,我们内部实际上也在摸索,中华这个品牌应该有什么样的风格,大家从2月9日我们投放新中华可以看到,除了我们把我们在投放市场之初的很多质量问题,实际上在新中华上面我们就把中华品牌的风格已经确定,那就是我们强调安全和操纵,把这个风格确定以后,未来中华品牌下的所有产品都会围绕这个,我们会强调安全,我们会强调操纵。在产品上面我们先把我们的风格确立好,现在中华跟国际上著名品牌欠缺的就是我们的细节,那些细节除了我们要有经验,除了我们各方面能力需要补足以外,还要花很多时间。

  我们的销售体系,要把一个品牌打造好,销售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我们也有很多欠缺,好在国际上大汽车公司对营销方面有一些经验,我们可以有很多教训吸取,在广告推广方面,这跟营销体系是一样的,也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我们把很多东西挖掘好以后,也能够把这个品牌的营销推广出来。

  再一个就是服务,中华在刚刚推出的时候,由于很多设计上的问题,由于零部件、产能都的太快,在服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实际上在过去一年半,我们在内部做召回,把我们的产品在设计之初的缺陷,大概3万台的车我们维修站都在召回,一一更换,实际上在召回,在跟客户承认错误,承认我们自己的缺陷,也是在打造品牌。所以,我们把我们涉及到安全、涉及到操纵前期出现很多的车召回,市场的口碑在逐步回归,尤其新中华推出以后,我们的销量节节上升,这是令我们非常欣慰的,要打造一个好的品牌,每个细节都要做得很好。作为华晨汽车,我们既然选择了自主品牌这条路,我们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也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我们业界、得到新闻界、包括政府、包括用户更多的支持,如果自主品牌自己做不好,生存不了,是没法立足的。谢谢大家!

  卢功伟:大家下午好,我来自哈飞汽车,哈飞汽车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的,当我们汽车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我们就遇到了一个问题,不能靠一个产品全程,自主开发的能力就提到日程来,这就是我们当初决定走第二次开发的原动力。哈飞汽车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汽车业当中唯一没有背景,而且甚至是没有上市,在当时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不断地探索,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别的公司开始联合开发,我当时的构想选择一个比较成熟的平台,然后在这个平台上面干很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参与学习自主开发。我们从95年底就开始探索走这条路,一路上也是充满了艰辛,当然处于一种无助甚至是无奈的情况下,逼上梁山,走了这么多年,到目前为止,应该说欣喜地看到这条路越走越宽了。99年,通用车的面市,是我们联合开发的第一款车,这款车,哈飞在联合开发上有相当多的能力参与。这款车上市以后,引起了轰动,2000年参加了日内瓦国际车展,在国际车展上没有自主品牌的意识。2002年,我们又有一款新车面市了,在2003年我们又推出了民意车,这个车到现在销售的不错。同时,在2001年我们引进了日本三菱Dingo,请日本人开发,当时要五千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又把哈飞逼上梁山,我们决定自己干,我们大概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开发,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模型制造,在2002年就面市,从结构上来说,有50%还略多的零件,这是我们联合开发过程中又一个成功。

  今年晚些时候哈飞又真正推出哈飞3,这款车哈飞的工作量远比哈飞2大的多,大概在明年早些时候我们就可以推出哈飞5,哈飞5将是我们独立设计的一款车,应该说哈飞3和哈飞5是同时起步的,一款是走别人的,一款是独立设计,回顾走过的路,充满了艰辛,但是这条路对于哈飞来说不走又不行。最近,舆论界对于自主开发、自主品牌的讨论形成了一个热潮,使我们自主开发如果是从原来的无奈到现在应该是自觉,所谓自觉一是通过走这么长时间路,应该有信心,另外也更加理性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形成了哈飞的企业精神,就是自强不息、永不言败。在这个会上,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希望新闻界、舆论界能够对自主开发、自主品牌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扶持、关照,对自主品牌的产品能够有一些更多的宽容,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件事,把我们汽车业自主开发、自主品牌进一步推向更高的境界。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自主开发、自主品牌是一定会成功的。谢谢大家!

(编辑:赵焕)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