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继续依赖合资模式,只能导致中国汽车产业丧失独立存在的可能
●零部件国产化并不能自动导致产品开发能力的生成,而获得产品开发能力只能通过产品开发的实践
●在引进外国技术和合资的同时,必须坚持进行产品开发。“两条腿”走路是学习外国技术的唯一有效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是否应该并能否发展自主品牌的汽车工业?在自主品牌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的今天,一篇题为《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的政策选择》的报告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这篇由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委托北京大学课题组完成,并列入2004年科技重大问题研究报告之一的调研报告提出,加强自主开发是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唯一出路。本报记者采访了课题组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行政管理学院路风教授。
记者:在经历了近20年的“以市场换技术”后,中国汽车工业离预期目标不但没有接近,反而似乎越来越远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汽车发展战略出现了偏差?
路风:20年来国家对汽车工业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是基于一个关键的假设,即通过合资引进先进的产品技术,然后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最后实现自主开发。然而,实际上,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至今仍停留在前两个环节。国内零部件体系的初步建立,让合资企业能以更快的速度引进跨国公司的产品,为合资双方赚取利润,可我们的自主开发能力却远未培养起来。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个假设是错误的,它忽视了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零部件国产化并不能自动导致产品开发能力的生成,而获得产品开发能力只能通过产品开发的实践。因为,产品开发与零部件生产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活动,需要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能力:前者以研发活动为主,主要是集成多种技术设计出新产品的能力;后者以生产活动为主,主要是在既定产品设计条件下的制造能力。没有产品开发能力,将导致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不足,而战略决策能力不足的企业只能更容易受外部力量的支配。
记者:有观点认为,如果现有的合资模式能使我们的合资企业继续过好日子,不进行自主开发又有什么关系?
路风:中国汽车工业的合资模式能够生存,甚至能够赚钱,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汽车市场的特殊结构。高关税和进口配额对国内汽车市场的保护,外商在合资企业中股份不得超过50%等规定,让外国企业只能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此外,长期以来严格控制新建汽车项目,使受到重点保护的定点企业长期占据垄断地位,而且使中国汽车市场维持了高价格水平,让生产效率较低的中国汽车企业仍然能大量赢利。
但是,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产销两旺的局面,只是暂时掩盖了威胁中国汽车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危险。实际上,中国汽车工业对跨国公司的依赖程度没有缩小,反而在加大。由于不需要冒产品开发的风险,不需要为能力发展长期积累并付出艰辛的努力就能大把大把赚钱,我国的大型国有汽车企业逐渐失去了自主开发的动力,越来越没有自主开发的信心,最终形成了难以逆转的路径依赖。
随着中国加入WTO,这种依赖模式能够生存的市场条件和工业结构已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根据WTO相关协议,过渡期后,不得规定国产化比例;进口与出口不得挂钩;不得限制进口部件总成装车;不得以外汇平衡为理由限制进口……更要命的是,中国政府长期实行的合资项目审批、控制新建汽车项目、禁止外商独资以及对外商合资数量和持股比例的限制,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拥有世界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却没有以开发能力为代表的核心竞争力,今后,中国有可能成为跨国公司的世界生产基地,但是,很难再有所谓的中国汽车企业和汽车工业。因为,失去在产品开发和核心零部件生产等方面的生产活动和技术能力,中国汽车企业将对整个工业的技术链条丧失决策权,最终丧失组织上的独立性。
记者:既然自主开发是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唯一有效途径,那么,在国内汽车企业大多数实现合资的今天,我们该选择何种技术学习路径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又该采取哪些措施?
路风:说自主开发是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唯一有效途径,并不意味着要否定合资,只是要强调,在引进外国技术和合资的同时,必须坚持进行产品开发,必须实行“两条腿走路”,事实证明,这是学习外国技术的唯一有效途径。而要实施“两条腿走路”战略,从企业层面看,拥有合资企业的中方母公司,必须建立自己的产品开发平台,逐步培育自主品牌,而不是为合资放弃自己辛苦建立的品牌和研发队伍,唯此才能从合资经验中学习和吸收外来技术。从工业层面看,在拥有合资企业的同时,必须拥有更具战略意义的自主开发企业,否则就会丧失本土技术能力成长的源泉。
但是,由于从合资中尝到了“甜头”,大多数合资企业缺乏自主开发的意愿。因此,实施“两条腿走路”战略,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必须果断地转向以支持自主开发为重点,通过对自主开发企业的支持,造成开放竞争的局面,通过竞争压力迫使更多的企业走上自主开发道路。我们认为,这种支持不需要由政府大量直接投入,但需要从政府开始转变观念,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引导。比如,以自主开发为原则开放汽车工业的竞争,即新进入者必须有自主品牌和自主开发能力;通过政府采购自主品牌汽车,增强社会对自主品牌的信任度和认同度,改变长期形成的社会心理;对自主开发成果予以重奖;在税收和征费方面对自主开发企业给予优惠;鼓励人才向自主开发企业流动,政府帮助消除流动中的障碍;通过协调中国企业的集体行动和对关键环节进行投入来加快汽车工业的经验积累和能力发展等。(本报记者 王政)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