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探讨盲动中涌动的又一轮低水平造车热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4日 15:48  中国青年报

  最近业界有着这样的声音,中国汽车产业将会出现盲目的投资过热的现象。

  理论出发点很高——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中指出要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

  于是出席两会的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为,目前全国各地竞相上马轿车整车项目,掀起了一场风起云涌的“造车运动”,是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一个典型,国家应该采取措施,坚决予以遏制。

  负责任的说,探讨中国目前汽车产业投资是否过热的问题,就像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问题一样,目前还仅仅出于热烈讨论中。没有结论可言。所以仅仅凭总理报告中的一段话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简单分析就匆匆得出“过热说”,并且呼吁采取坚决措施予以遏制显然是一种草率的行为。

  笔者认为,目前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将目前发生在汽车产业中的一些新现象、新事件罗列出来。就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的“一家之言”,发表出来,让所有感兴趣的人一起加以研究、探讨。套用现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就是“真理越辩越明”。

  今天先抛出第一个题目,中国的家庭轿车市场到底有多大?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旧、没有什么新意,可是这个问题的分析解释恰恰是我们探讨目前新一轮造车热的基本出发点所在。而且仔细想起来,近年来业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很肤浅的。几乎所有的企业、所有的专家和所有的媒体都在坚信中国家庭轿车市场很大的理论,这样的结论的得出是来自于这些年中国家庭轿车市场爆炸式的放量增长。结论不是理论,我们需要深化的对中国轿车市场进行研究。

  从两年前开始,每次有机会和国内各大汽车生产企业老总在一起的时候总会探讨一个“今年中国轿车市场的增幅会是多少”的问题。几乎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相同的,有保守估计的,也有激情预言的。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几乎都对中国轿车市场最近几年的增长抱乐观的态度。

  有市场就会有资本,这是资本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奥克斯、波导、五粮液、青年集团、宗申。。。。。。这些做实业出生的企业,在同样看到中国家庭轿车市场的巨大市场潜力而把自己的投资目标定位于此,是自然的企业决策。这一点四年之前就进入轿车制造行业的吉利汽车就是最好的例子。只不过当时李书福对中国的家庭市场做出了一个准确的预测。

  所以简单机械的给这些进军汽车产业的资本扣上“盲目”的帽子显然是不科学的。要知道每一个做实业出生的企业家所具备的共同特点就是在每一次新的实业投资之前,都会进行最慎重的分析和考虑。通过每一个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所挣回来的每一元钱显然要比股市中要来得慢得多。

  但是中国家庭轿车市场巨大潜力不能构成进军汽车产业的充分必要条件。这里笔者不能不想到德国大众驻华首席代表张绥新博士的一段话:“民营资本进入汽车行业的问题,限制是不应该的,只要是企业行为,就可以进入。但是汽车行业,不是允不允许进入的问题,而是门槛很高的问题。而且汽车产业大批量后才能盈利,所以投资也很大,回报周期很长。”

  选择投资汽车产业不盲目但是显然不要轻易的盲动。(胡钢)

(编辑:邵京宁)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