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经济型轿车和小型车,政府应该调整政策,及早出台燃油附加税政策,营造小型车、经济型轿车的消费环境。”
在未来的十几年,汽车市场继续保持每年增长30%的速度,将会给我国的能源、环保、交通等带来巨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下,李书福认为走轿车消费全民化的道路,发展经济型轿车和小型汽车产业,是较为经济、理想的选向,也符合国家安全、节能、环保汽车的要求。李书福建议,发展小型车,可以将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城市化战略、城市交通战略、大气污染防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相衔接,形成互动的良好机制。
李书福说,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如何依靠技术进步,依靠小排量高效率发动机的采用,使汽车总量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汽车燃油在石油消费总量中的比例少扩大或者不扩大,才是各级政府和汽车产业必须正视的问题。
然而,在中国发展小型车和经济型轿车壁垒重重。
虽然李书福的吉利轿车系列在今年2月份销量已经达到1万1千多辆,但这个销售业绩并不是可以称道的数字。他说,如果没有国内那么多的歧视性和壁垒性政策,小型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市场空间应该更大。从北京小排量车限行,到广州小排量车禁牌,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对小排量车发出禁令的城市已经超过60个。限制小排量车的理由不外乎:道路交通日趋饱和,影响城市交通提速,废气及噪声污染严重等,而最关键一条则是小排量车档次外观影响城市形象。早在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曾发出通知,限令各地取消对微型车的种种限制;《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出台后,提出把“售价8万元左右、百公里油耗低于4升”经济型轿车确定为轿车发展重点。去年12月,国家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汽车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不得按照发动机排量或汽车规格实行限购限行。但国家对于小排量车的各种扶持政策法令,在许多地方法规面前,却显得单薄乏力,就在国家9部委通知下发的当口,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也开始对小排量车的限行。
李书福总结认为:我国经济型轿车产业的发展道路多年来一直很坎坷,首先是轿车消费政策中的限制性因素;其次是一些主要轿车消费和制造区域的歧视性和壁垒性政策因素;其三是以公车消费为主的轿车消费结构因素;其四是视轿车为身份和地位象征的贪大求洋的消费观念;其五是以上海为代表的牌照拍卖政策,使用户不愿意购买小型车,因为一个牌照就是四、五万人民币。
李书福建议“中国人做自己的汽车,只能从小型轿车切入,不能一出生就和巨人比。”他表示,提请政府鼓励小排量车,不仅意在能源和环保,也包含了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考。中国汽车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汽车厂商的生产能力、百姓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差距,一味贪图大排量,无异逼迫我们的汽车产业走上自杀之途。他援引了国内外数位专家的结论“WTO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豪华车和大型车辆以及供应行业的冲击,而不是对小型、低价车辆的影响。要增强汽车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创造民族自主品牌,应该大力发展小型和低成本车辆”来印证自己的看法。
未来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是老百姓,他们希望获得价廉物美的汽车。从这个角度看,单纯依靠国外汽车品牌是没有出路的。李书福这点毫不谦虚:“中国需要我这样的人和吉利这样的企业,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务实地完成我们汽车工业的基础奠定。日本汽车工业的成功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我们不能没有本民族汽车产业的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在去年两会期间,李书福也曾为此呼吁过。随后丰田诉吉利的“中国汽车第一案”虽然以吉利大获全胜告终,但由此而表现出的跨国车企对本土品牌的打压还仅仅是开始,创民族汽车品牌,拥有民族汽车知识产权,需要从相对低档的车型做起。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的倾斜,离不开各级政府通过地方法规的扶持。李书福希望政府能对民族自主汽车品牌更多一些支持。在采访的最后,他表示最希望“财政部的汽车燃油附加税的政策尽快出台实施;小型车和经济型轿车的汽车消费税也要再降低一些”。(本报记者 乔国栋)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