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的品牌能升值?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9日 08:54  人民网-市场报

  卖车者说,降价没有迟到者,只有后来者。

  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末全国轿车库存12万辆,而一年之前,这个数字是零。今年刚过了俩月,降价的车型已经达到10余款,几近去年新车型上市的速度。

  早降先声夺人,后砍的刀法凶猛。比如富康,虽没赶上新年率先动作,东风方面还是义无反顾,决然将富康全系列推入2004年的轿车降价大河中,意欲掀起比千里马高尔夫等众多对手降价时更大的浪潮。

  回顾车市,国内汽车市场骤然升温,生产企业高速成长,都在最近三年。有意思也相对反常的是,这三年中降价之声从未间断过,个别车型持续降价,不少车型一出生就开始降价。

  在任何一个市场,降价总是与厂家的销售和利润捆绑在一起。选择大幅降价策略的前提,一是产品利润空间广阔,积年获利丰厚;二是清理库存和积压;对于实力雄厚者,也有为降价为新一代产品铺垫和突施降价袭击竞争对手等情况。在任何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某一产品长期以降价为表现形式的情况极为少见。

  比如,家电企业的价格战运用最为娴熟,竞争的结果是彩电、冰箱、微波炉等不同家电的市场得到更进一步细化,格兰仕等专业性的规模企业迅速成长。IT领域内,过去英特尔曾以绝对的技术优势把持电脑芯片市场走势,需要降就降,戴尔以直销坚持长期不懈的低价策略,在长期的降价或低价策略中,它们获得市场份额、利润、品牌三丰收。

  然而,在总销量急速增长的中国车市中,有几家企业有足够的技术实力、经济能力、制造水准和信心、魄力来支撑长期的降价策略呢,这不能不耐人寻味。

  应该说,更多的降价其实是比拼“技巧”。明降车价暗减配置、旧款翻新、在内饰上做级差文章,手法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

  坦率地评论,车价还是有点高。若非如此,大众在中国定然不能以不到全球总量1/10的销量攫取年度总利润的八成。有个朋友在网上说,当年我们花4000多元买的电视,现在还好好的没有坏,但只值200元啊,可现在随意买台1000元钱的彩电都比当初的好,车价能不降吗?

  还有一件事让厂家心底发慌。明年进口车就要进来了,眼下全世界汽车产能过剩2200万辆,不来中国,安得其所?

  这样看来,也许不久的将来,降价将不再能给人兴奋,震撼市场的将是汽车企业合并重组的消息。(南歌)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