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与发展自主品牌”系列报道讨论之九
站在统筹国内发展与提高开放水平的高度审视——“加快培育与发展自主品牌”系列报道读者反响综述
从2月9日开始,本报推出了“加快培育与发展自主品牌”系列报道,通过记者与有关专家、企业家、理论学者的访谈,引出了如何看待目前中国制造业普遍存在的自主品牌弱化的问题。连日来,不少读者从各个渠道积极地参与讨论,提出看法,表明对自主品牌的关注。
自主创造是不是“当务之急”?
综合各种看法,对于引进外资、对外合作、创建自我品牌,基本形成共识,问题的关键是自主创造品牌是当务之急还是不急不火的“持久战”?
署名“上海一公民”的江小鹿先生给本报寄来一年前写好的一篇文章,他认为“中国轿车工业的当务之急————创自己的品牌”。文中写道:“当我们看到新建成的生产线又一辆外国品牌轿车下线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创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轿车品牌和商标的梦想的实现却遥遥无期了。我们仍然是在‘给别人做嫁衣裳’。”作者呼吁:“我们不能再等了,立即创立国产轿车的中国知识产权和商标。历史将证明本文并非闲谈。”
与江小鹿的忧患意识和急切心情相比,东风汽车公司副总工程振彪则拥有一种自信而平缓的心态。看到本报推出的讨论后,东风汽车报的牛跟尚寄来了对程振彪的访谈,其主题是:“中国汽车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需打‘持久战’”。程振彪说:“如果中国对各产业按重要性提出自主要求的话,我认为自主汽车不应排在最前列,排在最前面的应是自主能源、自主粮食、自主航空。这些才是最关系我国自主或国家经济安全命运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搞汽车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我30多年来一直主张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创建,但是当前大肆渲染它,可能会削弱或转移人们对我国更紧迫更重要战略课题的关注。”
网上的评论言辞也有这样的观点交锋。一位未署名的网友说:“引进20多年还不能自主开发,什么时候能到时机啊。当年的两弹一星,时机就到了?多么艰苦的条件,不也是搞出来了吗?不做永远也做不到。”
程振彪回应了这种观点:“实际这两者完全是两码事,不可相提并论。众所周知,原子弹、氢弹乃至载人飞船都关乎国防安全,任何国家自然会不惜一切代价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汽车主要是民用,属于竞争性行业,应该走市场化运作之路。”
关键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表面上看,各种观点的交锋是一个自主品牌发展的问题,其实也揭示了怎样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的大问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办公厅战略研究业务主管杨林对本报记者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其中有一个要求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问题,所以‘统筹’二字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定位:把握好一个依靠外资外国品牌的‘度’,树立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的信心和意识,这条路子就不会错。”
杨林认为:“合资是一个起步,因为我们的差距很大,站在巨人的肩上提高,才能发挥后发优势。单靠自己的力量花费的精力时间更长。我们和跨国公司捆绑在一起,是发挥后发优势的捷径。通过合资逐渐把技术消化吸收,加以创新,那么在条件成熟时,也可以自主开发。如彩电、冰箱、计算机等,总体创新把握得不错。家电的跨越式发展已经走出来了。汽车行业关键是要有这个意识,得准备,先爬到巨人的肩膀上————现在还在腰上。”
一位读者在电话中谈道:“我同意何光远先生的观点。就是说,我们的企业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满足于只是把人家的产品拿过来,自己在市场上便有了竞争力,可以赚钱盈利,企业的日子就好过了。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就有问题了。所以我们现在要大声疾呼,我们的合资企业,特别是这些企业的领导人,除了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人才,积蓄力量,掌握核心技术,逐步建立自己知识产权,自己的品牌,这要成为企业的一种自觉行动,也要成为全行业、全社会的共识。要科学地规划我们自己。”
有位读者把陈清泰的话贴在了互联网的论坛上:“问题绝不是初始的技术引进不对,而在于后来的消化、吸收、创新没有走下去,只是停留在引进,引进,再引进。如何在政策把握上,既能利用国外技术,又能使自己的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是值得反思研究的问题。”
在这段话的后面,他紧跟一句:“说得好啊,我们的症结就在这里。”
还有读者提到了时间“度”的问题:“如果外国的品牌都家喻户晓了,你再重新从零开始宣传生产新的品牌,可能吗?”
无论哪条路子,以我为主才是根本出路
在这个系列讨论中,关于吉利老板李书福的报道得到了更多读者的喝彩。其中有这样一位读者恐怕最有代表性:“在众多的中国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汽车公司中,吉利恐怕是最没实力的,然而吉利却推出了中国第一款‘跑车’……越是合资、开放,中国越需要发展自己的自主品牌;越是全球化,中国越需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谈到自主品牌,有读者说道:“国有品牌的汽车开始质量可能差一点,但一定会好起来!现在微车已经是国有品牌一统天下,今后,中级车、高级车的市场份额也会逐步增大,这是必然的,而且不会太久。”这位读者鼓劲道:“民族工业,加把劲!”
拥有民族品牌,这是人们对汽车业最为期望的目标,但汽车业恰恰最让国人忧虑。但许多读者赞同一个看法:只要有创造自主品牌的信心和意识,我们就会成功。而且以我为主才是永远的正道。
有读者在电话中就坚定地说:“想当年,红旗、东风、北京212,都是在没有外国人参与的情况下做出来的。按这个路子坚持走下去,再加上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自主开发能力一定会不断加强,何愁创不出自己的品牌!”
杨林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是我国国有企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的必由之路。拥有自主品牌最关键的核心是两种能力:即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这两种能力的组合形成市场竞争力。一般制造企业,从引进、合资到独立创造,利用后发优势发展自主品牌都不成为问题。但对于特殊行业,比如,兵器工业乃至国防工业,则必须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考虑,必须要以自主创新的品牌为主,以引进为辅。”(作者:康守永)
不支持Flash
|